相关习题
 0  150477  150485  150491  150495  150501  150503  150507  150513  150515  150521  150527  150531  150533  150537  150543  150545  150551  150555  150557  150561  150563  150567  150569  150571  150572  150573  150575  150576  150577  150579  150581  150585  150587  150591  150593  150597  150603  150605  150611  150615  150617  150621  150627  150633  150635  150641  150645  150647  150653  150657  150663  15067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了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厘米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0.25%淀粉溶液(ml)蒸馏水(ml)0.3%NaCl溶液(ml)1%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32---变蓝色
231--1不变蓝
33-1-1不变蓝
43--11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2)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作怎样的更换?将NaCl溶液换成Na2SO4溶液.
(3)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D(填字母编号).
A.鸡蛋清B.鲜豆浆C.鲜牛奶D.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你回答下列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
(1)将6.62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1.97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lg白色沉淀.
①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为700:3.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g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了表所示(标准状况下,2gH2的体积为22.4L):
实验序号I
加入钢禅的粉末的质量/g2.8125.6248.436
生成气体的体积/g(标况下)1.1202.2402.800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24.5%.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全部固体质量为当m>1.406g,剩余固体质量为:(m-1.376)g;
当m≤1.406g,剩余固体质量为:(5.624+m)×$\frac{0.12}{28.12}$g(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Fe和Cu(填元素符号).
(2)写出A中可能含有的所有阳离子:Fe2+、H+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若Y为气体化合物,Y是CO(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铝在我们的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厨房里的铝锅、铝勺,包糖果和香烟的铝箔;制造门窗框架的硬铝(含少量铜、镁、硅)等.请回答:
(1)地壳中铝的含量居所有元素的第3位;利用铝的延展性将其拉成细丝、压成薄片;利用铝的导电性用做电线、电缆;利用硬铝合金的质轻、硬度大和强度好用其制造火箭、飞机、轮船的外壳.
(2)铝制品耐用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该保护膜中铝的化合价为+3;铝元素摄入过多会引起“老年痴呆症”,请对生活中减少铝元素的摄入提一条合理建议少用铝制餐具,或少吃用铝制易拉罐装的饮料、或少用铝箔包装食品等.
(3)铁路工人在野外焊接钢轨时,点燃铝粉与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铝和Fe(或铁);氮化铝(AlN)因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被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工业上是用氧化铝、氮气、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AlN+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美军为打击躲藏在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时炸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以使山洞内的氧气耗尽,使其中的所有生物窒息或中毒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军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料空气弹的主要药之一是环氧乙烷(),它的化学式可写作C2H4O.爆炸时,环氧乙烷先成雾状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为C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地球臭氧层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可是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可破坏臭氧层,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O+NO2=NO+O2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O3+O$\frac{\underline{\;NO\;}}{\;}$2O2.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过程中起了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常温常压下,H2和CO的混合气20mL,在完全燃烧时,共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10mL,则原混合气中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1:1B.2:1C.3:1D.任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1)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2)我知道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如①支持物质燃烧;②供给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Ⅰ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①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B、C(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完毕后,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②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控制催化剂(或二氧化锰)的用量,应保证气体通道畅通等(列举两条).
③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应物应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中选择,应考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浓度、用量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集气瓶、B烧杯.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实验误差较大(或污染环境或不便于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