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496  150504  150510  150514  150520  150522  150526  150532  150534  150540  150546  150550  150552  150556  150562  150564  150570  150574  150576  150580  150582  150586  150588  150590  150591  150592  150594  150595  150596  150598  150600  150604  150606  150610  150612  150616  150622  150624  150630  150634  150636  150640  150646  150652  150654  150660  150664  150666  150672  150676  150682  15069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
(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升温并加入硝酸钾,或升温并蒸发水.
(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降温结晶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
(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保持不变的是B(填序号).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C.溶液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同学们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且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状药品,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原瓶药品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同学们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们对这瓶白色粉末的成分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Ⅰ】小明取一定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无色溶液.
【实验Ⅱ】小明取实验Ⅰ得到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有气泡(现象)产生,于是小明马上就得出结论,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是碳酸钙,但是小军却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钠,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也会出现不溶性固体,请你写出上述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任写一个).
【实验Ⅲ】小明和小军认为有必要再对实验Ⅰ中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滴加2滴~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不是碳酸钙和氯化钠
(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原试剂瓶中的药品也可能不是碳酸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能生成碳酸钠.
【试剂应用】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己知这种蓝绿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可能是氧气③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请你针对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为验证猜想,你设计的实验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如果木条不复燃,证明不是氧气;(或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不是二氧化碳).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同时产生FeSO4补血剂,过程如下:

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完成该实验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加入过量的Fe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属于置换反应.B的化学式为H2SO4;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完全除去过量的铁,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
你的操作是:加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资料信息: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此实验说明竹炭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已除尽.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在a处用气囊收集或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观察与问题: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预测:①小雨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②我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依据猜想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猜想正确的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验证猜想①的方案 取少量水垢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用燃烧着木条检验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如表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
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实验探究1】为了探究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学们作了如下实验.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2)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反思质疑】小明提出: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2】同学们对“实验探究1”进行改进:将点燃的蜡烛放到集气瓶底部,再将瓶口盖严,蜡烛很快熄灭.然后取出蜡烛,向冷却后的集气瓶里注入适量的饱和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即变浑浊,确认有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2”中,小明观察到集气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粉末.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粉末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查阅资料】蜡烛不完全燃烧,不仅生成上述黑色粉末,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且黑色粉末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
【实验探究3】为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是否生成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玻璃管的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就会进入玻璃管内.
(2)为了阻止炭黑和氧化铁反应,在玻璃管中部,提前放入了一团棉花.
(3)先点燃蜡烛,稍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一会儿,红棕色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证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确实有一氧化碳生成.b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为防止玻璃管b端生成的黑色物质又被氧化,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熄灭酒精灯,一会儿后再熄灭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其完全燃烧,可以采取的一条措施是增大燃料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B 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红 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a(OH)2+CO2═CaCO3↓+H2O.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产物中出现碳酸钠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 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2 (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Ca(OH)2换成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对蜡烛及其燃烧,你亲自观察探究过吗?请你认真观察下图,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将蜡烛点燃时,你观察到的最明显的现象是火焰分三层,由于外焰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2)由图2可知,若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此烧杯倒过来,向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你又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由图3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你会发现有白烟从灯芯飘出,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着(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