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500  150508  150514  150518  150524  150526  150530  150536  150538  150544  150550  150554  150556  150560  150566  150568  150574  150578  150580  150584  150586  150590  150592  150594  150595  150596  150598  150599  150600  150602  150604  150608  150610  150614  150616  150620  150626  150628  150634  150638  150640  150644  150650  150656  150658  150664  150668  150670  150676  150680  150686  15069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艾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小艾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小艾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Ca(OH)2、CaCO3(写两种);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放热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小艾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1)提出假设:假设①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假设②白色粉末是氧化钙
假设③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假设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不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人二氧化碳没有沉淀产生不成立
(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过滤;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Na2CO3,NaOH(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除了杂质外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滤渣表面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合理,原因是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的溶质除KOH外,还含有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2CO3  丁同学: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OH)2═CaCO3↓+2KOH,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C(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分别滴加稀盐酸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2)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与探究】(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没有现象(填“有”或“没有”),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前一时间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CH4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2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3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又有CO2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
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装置B中的现象是:黄色试纸变蓝

装置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CO.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讨论】
(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在实验装置的尾部加酒精灯将气体点燃,该处理方法利用了CO的可燃性.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1.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2.铝表面常有致密氧化膜,在空气中不易点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是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金属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该金属一定是镁
【交流反思】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Mg+CuSO4=MgSO4+Cu或2Al+3CuSO4=Al2(SO43+3Cu.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铝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取少量打火石打磨后加入氯化铝溶液有固体析出这种金属是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于是他和小新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
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
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
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
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色,则他的猜想是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黑色物质是CuO(或氧化铜)
②小宝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有白色物质附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Cu+2AgNO3=Cu(NO32+2Ag或Zn+2AgNO3=Zn(NO32+2Ag
【反思与应用】
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水是(  )
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选择在远离城市的长江下游沿岸建厂,下述理由错误的是(  )
A.化工企业需要大量的水
B.便于向长江内大量排污水
C.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D.减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三废对人口稠密地区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