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501  150509  150515  150519  150525  150527  150531  150537  150539  150545  150551  150555  150557  150561  150567  150569  150575  150579  150581  150585  150587  150591  150593  150595  150596  150597  150599  150600  150601  150603  150605  150609  150611  150615  150617  150621  150627  150629  150635  150639  150641  150645  150651  150657  150659  150665  150669  150671  150677  150681  150687  15069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但实验室看到的镁条常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甲同学认为是MgO;乙同学认为是Mg2(OH)2CO3;丙同学认为是Mg(OH)2
(1)丁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氧化镁通常为白色固体.
(2)丁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被加热的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且试管口有液滴出现,另一支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丁同学认为丙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说明此变化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氢氧化镁中根本不含碳元素.
(3)大家查阅资料后又知道:Mg(OH)2和Mg2(OH)2CO3加热后均可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2(OH)2CO3$\frac{\underline{\;\;△\;\;}}{\;}$2Mg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A中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当观察到B处不变浑浊,C处变浑浊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烧杯加热液体时,烧杯底部要垫上石棉网.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3O4、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1)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
(2)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食盐水(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甲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
(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5)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和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81.5%(精确到0.1%).
(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乙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A,(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经过量;
B.向混合物X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已经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C,(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精确到0.1%).
【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乙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因甲组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中,未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1)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电解的过程中氯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2)可能含有碳酸钠,做出此猜想的理由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的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Na2CO3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gNO3+NaCl═AgCl↓+NaNO3
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钠
【反思】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理由是在步骤②中加入盐酸时引入了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1)小丽在购买的袋装薯片中发现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的,大多数是灰白色的.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小丽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查阅资料】①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D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E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③看了小丽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CaO或Ca(OH)2
④小丽认为棕红色粉末Fe2O3也能与盐酸反应,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20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19.6克.
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②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
③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超市购买锡纸用于烧烤,同学们看见商品标签上表明锡纸的材质为“铝箔”.
【提出问题】锡纸的材质到底是锡还是铝呢?小吴认为可以把锡纸放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来区别是锡还是铝,小周同学认为这样不能区别,理由是锡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小施查阅资料发现锡的熔点为232℃,而铝的熔点为660℃,他用加热的方法区别出锡纸的材质是铝不是锡,接着同学们对铝这种金属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铝的含量分析
(1)小施用如图装置测定铝箔中金属铝的含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从水准管一端注入水,待水准管和量气管出现较大高度差为止,静止几分钟,两侧高度差不缩小,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2)若测定进入量气管的气体体积为100mL(氢气的密度为0.09g/L),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为0.081g(铝箔中只有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探究活动二】铝箔燃烧
同学们做铝箔燃烧的实验.小吴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晃动,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铝箔并不燃烧;小周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再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观察到铝箔仍不能燃烧.
(1)小施同学认为铝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附在铝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这也是铝箔抗腐蚀性强的原因.
(2)小施同学改进了实验,让铝箔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小施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铝箔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探究活动三】小吴将打磨后的铝片与铜盐溶液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一:4mL8%CuSO4溶液实验二:4mL8%CuCl2溶液
实验
现象
短时间内无变化,一段时间后铝片上才出现少量红色的铜铝片上迅速有红色的铜出现
(1)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Cl2═2AlCl3+3Cu.
(2)对比两个实验,小周推测对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Cl-(填离子符号),为了验证此推测,小施向实验一的CuSO4溶液中加入1gNaCl(填化学式)固体,立即观察到铝片上出现大量红色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观察.如表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现象结论
溶液呈蓝色,有黑色不溶物含CuO、C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只含C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②氧化铜和碳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最能说明a试管中氧化铜和碳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