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525  150533  150539  150543  150549  150551  150555  150561  150563  150569  150575  150579  150581  150585  150591  150593  150599  150603  150605  150609  150611  150615  150617  150619  150620  150621  150623  150624  150625  150627  150629  150633  150635  150639  150641  150645  150651  150653  150659  150663  150665  150669  150675  150681  150683  150689  150693  150695  150701  150705  150711  15071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中设计原理类同的是②④.
(2)实验 ①能证明装置严密的微观解释是手握试管、温度升高,使密闭装置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压强变大.
(3)为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等对结果的影响,应对实验②做的改进是将实验中的空气换成氧气.
(4)通过实验③获得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结论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5)实验④中水的作用是提供能量、隔绝空气(氧气).
(6)请再举一例用到水但与上述实验中作用不同的实验配制溶液(或清洗仪器、排水集气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CO2,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a(选“a”或“b”)导入;若用E装置干燥生成的气体,E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或浓H2SO4).
(3)在实验室如使用碳酸钠与稀盐酸、选用A装置制二氧化碳,需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所示: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B是空气中的两种气体,“”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依据给出的信息推断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B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A;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或做气体肥料或人工降雨或制碳酸饮料等);
(3)D物质所属的类别是碱;
(4)C转化为B的微观实质是H+和CO32-结合成CO2、H2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溶解后,再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Fe+CuCl2═FeCl2+Cu.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Na+、Fe2+(写离子符号).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②(填序号).
(5)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2+2NaOH=Fe(OH)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左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方法中能使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的是B
A.溶解时搅拌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水的质量
(2)在80℃时,将55克甲物质放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100克.
(3)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接近饱和的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
(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多,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乙(填“甲”或“乙”).
(5)将8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6)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7)将8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降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
a.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在放电的情况下,氮气能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c.一氧化氮不易溶于水,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d.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e.科学家根据自然界存在的N2制取N3,后又制取出N5
(1)短文中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是b(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气体,宜用排水法收集.
(3)N2和N3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4)用N2制取N3的微观解释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④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不是盐B.纯碱不是碱C.水银不是银D.干冰不是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Na2O2,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元素,反应后也应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