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580  150588  150594  150598  150604  150606  150610  150616  150618  150624  150630  150634  150636  150640  150646  150648  150654  150658  150660  150664  150666  150670  150672  150674  150675  150676  150678  150679  150680  150682  150684  150688  150690  150694  150696  150700  150706  150708  150714  150718  150720  150724  150730  150736  150738  150744  150748  150750  150756  150760  150766  15077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Na2SO4,理由是2NaOH+H2SO4=Na2SO4+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方案1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有硫酸
方案2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出现气泡有硫酸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1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拓展迁移】大家讨论后,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到反应物是否过量.若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N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并进行实验;

(1)取A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人酚酞溶液,现象为酚酞试液变红色;
(2)向B中通人CO2,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0H发生反应了吗?
[查阅资料]①过量的CO2通人NaOH溶液时,生成NaHCO3;②Ca(HCO3)可溶于水;(3)NaHCO3+NaOH═Na2CO3+H2O;
[实验与分析]甲乙同学都分别取F溶液进行实验;
甲同学:向F中滴人硝酸钙溶液,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向F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大家分析后认为,乙同学的实验和结论正确;
①甲同学的判断错误的原因是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向F中滴人硝酸钙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②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 学实 验 操作现  象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U型玻璃管中左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用pH试纸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填“>7”“<7”或“=7”)
【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乙,理由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拓展应用】如图表示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遇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2)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写化学式).
(3)计算此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甲: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CuSO4
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H2SO4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SO4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乙不合理.
【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甲不成立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丙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NaCl、Na2CO3
【交流讨论】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乙认为也不可能是氢气,理由是: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理由是: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20406080100
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上附着更多的硝酸钾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为研究酸的性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2)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她猜想可能是粗锌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哪种物质?B.
A.HCl       B.CuCl2        C.NaCl        D.CaCl2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所选物质,纯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四种溶液中的Cl-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
(4)小刚想通过用一定质量粗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②,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不会(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活性炭纯度活性炭的用量(克)消失时间(秒)
180%1.060
29.0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80%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活性炭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2)反思:(1)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frac{\underline{\;高温\;}}{\;}$CO2
(2)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                         
实验方案:取相同质量的活性炭两份,1份颗粒较大,1份颗粒较小,分别放入容积相同的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红棕色消失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二氧化氮不属于单质、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把适量的硝酸钾置于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frac{\underline{\;\;△\;\;}}{\;}$2KNO2+O2↑.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硝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导致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氧气浓度增大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20406080100
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能够得到较多的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环境温度对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影响.
【猜想与假设】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反应,只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均能反应.
【查阅资料】
常温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ppm是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一的步骤如下:
(1)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较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

(2)如图2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
(3)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3、图4.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钠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能反应.
(二)实验二的步骤如下:
(1)用图5装置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固体干燥剂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口瓶.

(2)如图6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
(3)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7、图8.

【结论与反思】
(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猜想2(填“1”或“2”)是正确的.
(2)分析图3中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