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636  150644  150650  150654  150660  150662  150666  150672  150674  150680  150686  150690  150692  150696  150702  150704  150710  150714  150716  150720  150722  150726  150728  150730  150731  150732  150734  150735  150736  150738  150740  150744  150746  150750  150752  150756  150762  150764  150770  150774  150776  150780  150786  150792  150794  150800  150804  150806  150812  150816  150822  15083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学完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后,某学习小组同学仿照课本实验原理在家里进行“燃烧的条件”探究.请你和该小组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方案】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通过此实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若该实验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沾有水的棉花也燃烧,原因是受热水蒸发,温度达到棉花着火点.
(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用小刀切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燃烧,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可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3)该小组想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你的设计方案是:将蜡烛点燃,待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一会儿后,再用一个烧杯将燃烧蜡烛罩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 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 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你赞同的预测是乙  (填“甲”或“乙”),理由是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
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红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l/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你赞同的预测是乙(填“甲”或“乙”),理由是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大于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证明碱性物质消失,溶液呈酸性,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参加了反应.
(2)方案二:(根据图1所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硫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2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内的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4)方案四: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华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钾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华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B(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水的作用是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其实质是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和综合解决.下面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白磷能燃烧的实验是②(填序号);
(2)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3)①②作为对照实验,烧杯中的水应是热(填“冷”或“热”)水;设计二者想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氧气;
(4)若①中的水为冷水,①③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条件改变对反应事物没有影响;
(5)该实验不涉及探究物质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该条件是物质的可燃性;对于燃烧过程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填三者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用化学方程式解释Ⅲ实验中C处变浑浊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赤铁矿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该实验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若B处盛放的是磁铁矿(主要成份是四氧化三铁),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O3(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4Fe+3O2↑_,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没蘸水的小棉花团燃烧,蘸水的小棉花团没燃烧
(3)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O2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红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运输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隔绝空气(至少填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据媒体报道,广州曾发生过小孩误服浓硫酸造成食道严重烧伤事件,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说出购买、保存和使用药品时需注意的一些事项(写出三点)并完成下表:
  注意事项 原因或目的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