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0733  150741  150747  150751  150757  150759  150763  150769  150771  150777  150783  150787  150789  150793  150799  150801  150807  150811  150813  150817  150819  150823  150825  150827  150828  150829  150831  150832  150833  150835  150837  150841  150843  150847  150849  150853  150859  150861  150867  150871  150873  150877  150883  150889  150891  150897  150901  150903  150909  150913  150919  15092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一项,并通过实验验证. 影响因素①温度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
你还知道其他影响因素吗,影响因素②搅拌,影响因素③颗粒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溶解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干冰CO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3)2个磷原子2P        
(4)3个二氧化氮分子3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上述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40g;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00g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frac{65}{x}=\frac{2}{0.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U形玻璃管左、右两端均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O32-
B同学:含有OH-、Cl-、Ba2+
C同学:含有(2)OH-、Cl-(填离子符号)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不正确;加入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钡离子,所以B同学“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正确,但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若离子的成分是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滴加硫酸钠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所以“A同学的猜想成立”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另一种试剂(4)H2SO4(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5)适当的、适量的试剂,验证(6)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阅读资料卡,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AC或AD;将反应物装入试管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甲烷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cd(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甲烷分类,它属于有机物,甲烷除用作燃料外,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中的原子),则COx中的x为2,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氧分子3O2
(2)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写出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Na\stackrel{+3}{N}{O}_{2}$;
(4)2 个亚铁离子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1所示.同学们 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0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用带异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漸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Fe和CaCO3
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都有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
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图2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过滤.
(2)固体I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 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对比A瓶与C(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结论是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三实验四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的量.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五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0mL20mL12mL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化学方程式结论
6CO2+6H2O$\frac{\underline{\;\;\;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CO2+H2O═H2CO3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反应条件不同.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反应物的浓度不同.
C+O2(充足)$\frac{\underline{\;点燃\;}}{\;}$CO2
2C+O2(不充足)$\frac{\underline{\;点燃\;}}{\;}$2C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原因反应物的量不同.
2KClO3$\frac{\underline{\;\;△\;\;}}{\;}$2KCl+3O2↑(反应缓慢)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加热}$2KCl+3O2↑(反应迅速)
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
原因有无催化剂.
实践与应用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剂\;}}{△}$X+4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