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1110  151118  151124  151128  151134  151136  151140  151146  151148  151154  151160  151164  151166  151170  151176  151178  151184  151188  151190  151194  151196  151200  151202  151204  151205  151206  151208  151209  151210  151212  151214  151218  151220  151224  151226  151230  151236  151238  151244  151248  151250  151254  151260  151266  151268  151274  151278  151280  151286  151290  151296  15130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检验葡萄糖时,老师说要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沉淀.同学们对这句话不太理解,氢氧化铜为什么要用新制的呢?难道说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变化?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来到实验室,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铜的神奇.实验如下:

(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并进行反应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冷水配制这两种溶液,丙同学用热水配制这两种溶液.三位同学分别将各自配制的两种溶液相互反应.如图2所示:
(1)结果,意外的发现甲同学得到了蓝色沉淀,乙同学得到了浅绿色沉淀,而丙同学得到的蓝色沉淀却很快变成了黑色不溶物.
(2)甲同学得到了预期的现象,而乙同学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得到浅绿色沉淀?经查阅资料得知如下信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可能会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u4(OH)6SO4; 温度在600℃以上才会分解.
[解释与结论]当CuSO4不足,NaOH过量(填“过量”或“不足”)时,生成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归纳与总结]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再举一例说明:在充足氧气中,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3)同学们猜测丙同学试管中的黑色不溶物是氧化铜,他们猜想的依据是氧化铜是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丙同学所用的试剂的量及质量分数与甲完全相同,为什么蓝色沉淀会很快变色?经同学们讨论,原因可能是用热水配制溶液,温度较高.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将反应后的试管内的浊液取出一半置于另一试管中稍稍加热,观察到了与丙同学相同的实验现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丙同学分离出黑色不溶物经洗涤、烘干后,用CO还原得到红色物质,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uO$\frac{\underline{\;\;△\;\;}}{\;}$Cu+CO2.老师告诉他们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成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CuO+H2O.18℃时,将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测得混合液温度为22℃,说明该反应放热(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①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
(2)表示的阴离子是O2-(写粒子符号);
(3)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填序号,下同);
(4)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D和E;
(5)由B、C两种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镁条投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产生红色固体物质同时又看到溶液中出现较多的气泡.同学们感到很奇怪,金属和盐反应应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怎么会出现气泡?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猜测气体是:H2
①小红认为是O2;②小芳认为是Cl2;③小林认为是 通电.
【查阅资料】Cl2能溶于水,它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和NaCl.
【实验探究】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开始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小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请写出Cl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再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气.
实验三:小林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pH试纸测得氯化铜溶液pH约为4,说明氯化铜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填离子符号).
【得出结论】小林的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实验三中测得的结果,是否因为在配制过程氯化铜溶液时引入了杂质?请设计实验排除干扰,你的实验方案是重新取纯净的氯化铜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新的氯化铜溶液.再用pH试纸测其pH值.
【思维拓展】
(1)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NaMgAlFe
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颗粒逐渐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镁条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间歇性产生极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无气泡产生
3%有时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红色固体生成且固体体积逐渐变大,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其体积变化不明显,产生少量气泡
10%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铝片由银白变成红色,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
(2)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金属的种类及其活动性,盐溶液的种类及其浓度和溶液的酸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泥沙的操作是过滤.
(2)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3)在鱼缸中加入少量双氧水,会缓慢产生氧气,从而增加鱼缸内的溶氧量.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5)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这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CaCO3;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Ⅰ所示,吸滤瓶中放有适量的碎铁屑,分液漏斗中盛有稀硫酸,吸滤瓶的侧管口紧系一气球,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部分稀硫酸滴入吸滤瓶中,使其与铁屑反应.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Ⅱ所示).试回答: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吸滤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液体变成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2)气球膨起前(Ⅰ)和气球膨起后(Ⅱ)相比较,整个装置的质量①.(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①没有变化 ②有变化,前者质量大于后者 ③有变化,后者质量大于前者).
(3)得出以上结论,你依据的化学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某同学欲测定骨灰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质量的影响).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
(2)该骨灰试样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气体单质,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G的化学式为H2,写出E在生产中的用途中和酸性土壤.
(2)工业上常用C和D的反应来炼铁,请写出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浓盐酸敞口久置质量减小,浓硫酸敞口久置质量增大,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下列物质:1澄清石灰水、2氧气、3洁净的空气、4矿泉水、5二氧化碳、6 冰 和水的混合物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编号下同)1、3、4属于纯净物的是2、5、6属于单质的是2属于化合物的是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