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1114  151122  151128  151132  151138  151140  151144  151150  151152  151158  151164  151168  151170  151174  151180  151182  151188  151192  151194  151198  151200  151204  151206  151208  151209  151210  151212  151213  151214  151216  151218  151222  151224  151228  151230  151234  151240  151242  151248  151252  151254  151258  151264  151270  151272  151278  151282  151284  151290  151294  151300  15130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为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实验装置.
(1)拉瓦锡选择汞进行实验的原因是汞为固体,反应的生成物也为固体,且只与氧气反应.
(2)玻璃钟罩内汞面上升的原因是汞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玻璃钟罩内压强变小.
(3)可以判断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frac{1}{5}$的实验现象是玻璃钟罩内汞面上升约占其体积的$\frac{1}{5}$.
(4)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汞+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欲探究一固体粉末状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3、Fe(NO33、BaCO3、NH4N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E的化学式为NH3
(2)在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BaCO3、NH4NO3
(3)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Na+
(4)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FeCl3、Fe(NO33,得此结论的理由因D是黄色溶液,此溶液一定存在Fe3+,在FeCl3与Fe(NO33的溶液中均含Fe3+,且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FeCl3与Fe(NO33的存在情况.
(5)要确定(4)中物质存在的情况,取无色溶液G进一步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溶液G于试管中,加入少许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Fe(NO3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不含FeCl3,就一定含有Fe(N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Ca(OH)20.190.170.140.120.090.08
NaOH3191111129313336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D.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3)20℃时,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9.1g.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填“>”、“<”或“=”).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降温结晶.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蕴藏量极大的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又称“可燃冰”.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
(2)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①② (填反应顺序标号).
(3)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2CO3和NH4Cl产品.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量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又能溶解碳酸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表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食品保鲜的办法B灭火实例与原理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C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A同学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中的步骤I~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B. 理由是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结果,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结果.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I.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纸花不变色Ⅳ.纸花变红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后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燃烧时的现象是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20%.
(3)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4)若测定结果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写一条).
(5)实验中用木碳代替红磷,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成功,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不减少.
(6)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的20%.
(7)由该实验我们还能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是氮气不助燃,不溶于水(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试管;b集气瓶.
(2)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代号,下同),但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实验室如果使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该方法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不用加热,能节约能源(合理均可)(写一条).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包括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氧气还可用E装置所示的方法收集,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5)氨气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B,收集装置应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水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
(答出两条即可)(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