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1136  151144  151150  151154  151160  151162  151166  151172  151174  151180  151186  151190  151192  151196  151202  151204  151210  151214  151216  151220  151222  151226  151228  151230  151231  151232  151234  151235  151236  151238  151240  151244  151246  151250  151252  151256  151262  151264  151270  151274  151276  151280  151286  151292  151294  151300  151304  151306  151312  151316  151322  15133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在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
B.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如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C.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手扇等方法熄灭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化学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后同学们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想知道氧化铜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
(1)【提出问题】氧化铜能否作为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2)【猜想与假设】
①甲同学:氧化铜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②乙同学:氧化铜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歩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1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一支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现察现象.试管中气泡很少,木条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①氧气 氧化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氧化铜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木条不复燃氧化铜受热
不产生氧气
氧化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三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装有②1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现察现象.③试管中气泡很多,木条复燃④氧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
请你帮忙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4)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掌握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是学好物质构成的关键,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共有4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BD(填序号,下同).
(3 )表示阴离子的有AE.
(4)表示阳离子的有C.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CE.
(6)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是两组重要的对比试验.

(1)试验1中,B烧杯的作用是进行对比.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酚酞布条不变色,B中酚酞布条变红色,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氨气不显碱性,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化合物3.2g与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通过计算,确定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有碳、氢、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已知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王妙雅同学在实验室中需要称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量取一定量的水,称量的方法如图所示:
(1)称量氢氧化钠的正确操作是B(填序号),她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2g
(2)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40mL,在量取水时,除了量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能不能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量筒中溶解?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液体药品常保存在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事项: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瓶口与试管口紧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溶液中的溶质是(  )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以上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表1
20℃8%Na2CO3溶液8%NaHCO3溶液
pH10.68.0
表2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选填A、B或C)
A.2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B(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
(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7)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2.2g,实验后为124.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
B有机物甲烷、酒精、葡萄糖
C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复合肥料碳酸氢铵、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