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1606  151614  151620  151624  151630  151632  151636  151642  151644  151650  151656  151660  151662  151666  151672  151674  151680  151684  151686  151690  151692  151696  151698  151700  151701  151702  151704  151705  151706  151708  151710  151714  151716  151720  151722  151726  151732  151734  151740  151744  151746  151750  151756  151762  151764  151770  151774  151776  151782  151786  151792  15180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的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硫磺B.铁水
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D.浮有冰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试回答:
(1)夹取细铁丝的仪器叫坩埚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某同学在做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请你帮助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集气瓶底部没有铺细沙或放水.
(3)该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零星的火星四射①铁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②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3: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拓展】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36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27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C或E.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小红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停止加热  ④收集气体  ⑤加热  ⑥加入药品,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②、⑥、⑤、④、①、③(填序号).
(5)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6)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AD(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为紫黑色固体,B为无色溶液,C、D都是黑色粉末,将A、B分别加热时都有F气体产生,用B和C混合不加热比只加热B生成F的速率快,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只加热A时,还会有C产生,D在F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B的化学式为H2O2;D在F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C在反应中的作用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一和如图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如图三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BD(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图一和图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碳封存(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1)小明依据提出猜想Ⅰ.
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快速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至少写出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frac{1}{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实验过程中,哪些因素会造成水面没有上升到$\frac{1}{5}$处.①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②装置漏气;③红磷量不足等
(4)该实验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及相关性质
(1)很多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氧气可用于潜水、登山,是因为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4)澄清石灰水长期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5)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主要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6)冷藏过的汽水,放在桌上一段时间,瓶壁上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B.蜡烛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