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158  152166  152172  152176  152182  152184  152188  152194  152196  152202  152208  152212  152214  152218  152224  152226  152232  152236  152238  152242  152244  152248  152250  152252  152253  152254  152256  152257  152258  152260  152262  152266  152268  152272  152274  152278  152284  152286  152292  152296  152298  152302  152308  152314  152316  152322  152326  152328  152334  152338  152344  15235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元素H;(2)两个氢原子2H;(3)钠离子Na+;(4)氯离子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绪言图上有一只鸟在高分之薄膜做的鸟笼中,鸟和鱼悠然自得,互不影响. 这个鸟笼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A.透气B.导电C.隔热D.导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B.
A.甲烷     B.金刚石      C.硫酸铜      D.氮气
(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原理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也有所不同,请填写:
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①B③D(或F)
KMnO4②A
(2)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3)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发生了如下反应: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选填“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及探究水在电极端所发生的变化,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Ⅰ.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
(1)Na2SO4在水中能解离出Na+、SO42-,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2)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连接电源两极的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且管a与管b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气体为H2;若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盛,则证明气体为O2
(4)某同学提出实验后还需检验Na2SO4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其原因是排除硫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可能.
(5)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需要测定管a与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该温度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Ⅱ.探究水在电极端所发生的变化
步骤一:向装置中重新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保持活塞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步骤二:分别取出管a和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并测定溶液的pH.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电极附近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经测定:管a中溶液pH小于7,管b中溶液液pH大于7.
(2)管b溶液呈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也能得出此结论.
(3)图2中能表示电解时管a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的结果的是C(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
(3)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7,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frac{\underline{\;\;△\;\;}}{\;}$2Cu+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O是红色固体
③Cu2O+H2SO4(稀)=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u;猜想二:Cu、Cu2O;猜想三:Cu、C;猜想四:Cu、Cu2O、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猜想一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蓝色

猜想三不正确
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
固体为紫红色、黑色

猜想四正确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一部分碳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BCD(填字母).
A.观察颜色   B.加热固体   C.滴加稀硫酸   D.滴加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的组成是稀盐酸和氯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frac{1}{4}$;C的阳离子比B的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
(1)A元素的符号H;(2)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C+的符号Na+;(4)D-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