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381  152389  152395  152399  152405  152407  152411  152417  152419  152425  152431  152435  152437  152441  152447  152449  152455  152459  152461  152465  152467  152471  152473  152475  152476  152477  152479  152480  152481  152483  152485  152489  152491  152495  152497  152501  152507  152509  152515  152519  152521  152525  152531  152537  152539  152545  152549  152551  152557  152561  152567  15257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海水B.氮气、臭氧、空气
C.水银、水、医用消毒酒精D.液氧、硫磺、蜡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兴趣小组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紫甘蓝汁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演示实验】取少许久置的NaOH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由紫变黄);然后向黄色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且溶液从下至上依次呈现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深红色等,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探究Ⅰ.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
【进行猜想】
小彤猜想: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小哲猜想: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验证】
(1)在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始终是紫色.
(2)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新配制的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及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绘制溶液pH及颜色的变化图(如图),读图可知,小哲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结合如图思考:
(1)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蓝色,该中和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
(2)当溶液呈红色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探究Ⅱ.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验证】
(1)小宇认为,因为向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
(2)小文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滴入足量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因此,这瓶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是NaOH 和Na2CO3
(3)小天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稍后(填“立即”或“稍后”)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天据此也得出与小文相同的结论.
【评价反思】
(1)提取紫甘蓝的汁液,常用酒精溶液浸泡,原因是①②(填写序号).
①紫甘蓝色素易溶于酒精  ②制得的紫甘蓝汁液不易变质
(2)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石蕊试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或一定范围内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 验结论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a试管口内壁有 无色液滴,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猜想1正确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猜想2不正确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水.c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
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H2O+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待实验I充分反应后,取试管a中剩余固体和酒石酸氢钾,放入装置2的试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试管c中有气泡产生,试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4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探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氯,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如图2表示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碘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5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王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之后,又设计了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A、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待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想一想.
(1)该装置她将看到哪些现象?
(2)试分析一下该装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军事上用金属镁燃烧作照明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锌”是指锌元素(分子或原子或元素),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 CO2和9.9g H2O,则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5: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H、He、C、N、Fe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He.(填化学式,下同)
(2)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元素和上述五中元素中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O(或Fe2O3或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均匀预热,后集中加热.
(2)实验室制备气体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反应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