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546  152554  152560  152564  152570  152572  152576  152582  152584  152590  152596  152600  152602  152606  152612  152614  152620  152624  152626  152630  152632  152636  152638  152640  152641  152642  152644  152645  152646  152648  152650  152654  152656  152660  152662  152666  152672  152674  152680  152684  152686  152690  152696  152702  152704  152710  152714  152716  152722  152726  152732  15274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查阅资料:
①将新制的浓度5%的双氧水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②若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或加快双氧水的反应速率).
(2)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同时,溶液中的水蒸气随氧气一起逸出,环境湿度较大,氧气的量较少.
(3)小柯利用催化剂使双氧水分解制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速率,可以将装置丙作如下改进可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
(4)采用相同质量5%的双氧水,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
(5)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实验结束后可采取的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6)如果用图戊的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n口导入(填“m”或“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①的名称为试管.
(2)图1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B(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A操作,要先挤出胶帽中的空气,再伸入瓶中吸取液体(或C操作,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3)选择仪器D~H 完成下列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备O2,应选仪器DEFG(填序号),其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下面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②①(填序号).
①待收集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4)装置I 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制取气体氧气,软塑料管中的液体药品是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或H2O2),药品加入完毕后(如I 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手挤压塑料管下端,使固液接触.
(5)已知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二氧化氮应放在下(填“上”或“下”)层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放空气,抽去两瓶间的玻璃片,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往上扩散,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
(6)图3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3补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现有质量相同的铁、铜、银三块金属,其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铁、铜、银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64、108)(  )
A.B.C.D.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装置有较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瓶内为空气,要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B.如瓶内装满水,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C.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有类似装置(瓶内装半瓶蒸馏水)病人吸氧的塑料管接在b端
D.输氧时,可通过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B.它是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核外电子数为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陌生实验拓展逻辑思维
(1)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图1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若瓶内装满空气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从b端进入,该气体是B(填字母).
A.O2                            B.H2

(2)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的气体.
①如图2所示,能反映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②如图3所示,将一支充满氨气的试管用大拇指按住,倒扣到水中松开拇指,不断摇晃试管,现象是试管中充满水
③浓氨水和浓盐酸能在常温下生成氯化铵,所涉及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小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为防止该事故出现,他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分,若小明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填管口字母)a→g→h→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熟悉实验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
(1)请说明下列仪器的用途:
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用于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2)清洗烧杯时洗干净的标准是烧杯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甲同学做锌粒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他把锌粒放入试管的正确操作是试管平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让锌粒滑到试管底部,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
(4)乙同学要用13.2克食盐和46mL的蒸馏水配置食盐水.应该选用的量筒是B(填序号)(A.10mL B.50mL C.100mL),正确读数的方法是将量筒放置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他用仰视读数的方法量取,则实际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大于(大于、等于、小于)46mL.在称量食盐时,发现指针偏右,他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继续添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称量结束后,他发现砝码和食盐的位置放颠倒了(1克以下使用游码),则他称量的食盐实际质量是12.8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微粒运动实验”再探究.
【实验回顾】如图甲所示:老师演示了“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该实验利用了浓氨水的化学性质是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C
A.烧杯B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B.烧杯B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C.烧杯C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D.烧杯C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问题提出】酚酞微粒是否在运动?
【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将一条用水湿透的滤纸条放入图甲实验已变红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由下往上逐渐变红.
【交流表达】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只利用图甲中药品,不用滤纸条,改用胶头滴管也能完成实验探究,则操作步骤和现象是用胶头滴管吸取变红的酚酞试液滴入氨水中,整杯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由本实验可以得出有关微粒运动的结论是BCD(不定项选择):.
A.有的微粒是运动的,有的微粒是静止的
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但运动速度可能不同
C.微粒的运动速度与微粒的种类有关
D.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所处介质有关
E.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得到的“其它气体”中主要成分是稀有气体.
(2)现代工业常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此过程属于物理(选填“物理”、“化学“)变化.
(3)若用右面三幅模型图表示步骤②中反应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acb用字母表示).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NH3+H2O+CO2=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