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2918  152926  152932  152936  152942  152944  152948  152954  152956  152962  152968  152972  152974  152978  152984  152986  152992  152996  152998  153002  153004  153008  153010  153012  153013  153014  153016  153017  153018  153020  153022  153026  153028  153032  153034  153038  153044  153046  153052  153056  153058  153062  153068  153074  153076  153082  153086  153088  153094  153098  153104  15311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时,往50g蔗糖溶液中加入5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的溶液一定不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物质的溶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5.4gNaCl完全溶解在图甲所示的水中,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则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为1.02g/cm3,(水的密度1g/ml,结果保留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1)硬度小(填“大”或“小”)
(2)熔点低(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按要求把如图仪器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进行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2)从广口瓶里量取出食盐粉末需要 用药匙
(3)从试剂瓶里量取15mL液体,需要以上的量筒、胶头滴管,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填“>”、“<”、“=”)15毫升
(4)做一个过滤器,除了如图仪器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漏斗,过滤过程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下列各项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bdeh(填字母),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acfgkm(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无味的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琬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
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色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k.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m.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观察到的现象还有(写两点)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最明亮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与氧气反应时得到的生成物是水、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stackrel{点燃}{→}$水+二氧化碳
(3)在燃着的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
【猜想】: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实验验证】
实验一: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实验二: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②(填序号)提供了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水是生活、生产中不可少的物质,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你已经掌握有关水的多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个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甲乙丁,实验丙中A出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处,木条复燃,实验丙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化学能
(2)实验甲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碳酸氢钙$\stackrel{加热}{→}$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
(3)实验丁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的间隔
(4)海水分别经过实验甲、丁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甲是混合物,乙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你认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填名称);
(2)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水与氯气(Cl2)的反应,这个反应可以用模型表示(如图)
①在如图图中表示氯气分子的是乙 (填“甲”、“乙”“丙”或“丁”);
②由图可见,反应前后原子没有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自来水生产过程中还可增设“加臭氧(O3)杀菌”和“加活性炭吸附”两道处理程序来净化水质.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D
A.增设这两道程序后处理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该生产过程得到的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科学思想和方法
(1)微观看世界,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事物是化学科的重要思想,请你用化学学科的这种独特视角看待自然界中的“雨、雾、雪”,从微观角度阐述“雨→雾→雪”变化过程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的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后,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雾,水蒸气遇冷后,失去能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状态改变,变成雨或雪降落
(2)分离和提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过滤法,这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要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应采用蒸发结晶法,要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采用蒸馏法
(3)循环图如图1,利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直观的将一个循环过程呈现出来,便于科学研究.根据下面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①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4)模型法.模型法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变化规律.例如:用分子结构模型表示的化学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变化的微观实质.如图2是模型法表示的水通电条件下的反应过程,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①请从宏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②请从微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重新嘉和城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中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看图描述出反应物的分子的微观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找出水分子和氢分子的微观构成的相同点是每个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同学为了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达到目的,下列对此实验的反思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该方法简单易行B.该方法采用的玻璃片应冷而干燥
C.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D.应再放一块玻璃片在空气中作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变浑浊,若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有(  )
A.4处B.3处C.2处D.1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