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134  153142  153148  153152  153158  153160  153164  153170  153172  153178  153184  153188  153190  153194  153200  153202  153208  153212  153214  153218  153220  153224  153226  153228  153229  153230  153232  153233  153234  153236  153238  153242  153244  153248  153250  153254  153260  153262  153268  153272  153274  153278  153284  153290  153292  153298  153302  153304  153310  153314  153320  15332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铁生锈探秘-----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4 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方案
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
第①组对照实验AB,变量水分;第②组对照实验BC,变量氧气.第③组对照实验BD,变量食盐.
(2)解释数据
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
      时间/小时
编号
00.51.01.52.02.53.0
A0000000
B0000.30.82.03.5
C0000000
D00.41.23.47.69.59.8
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铁丝生锈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
(3)获得结论
根据本实验,你认为导致铁生锈的物质有水分和氧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写化学式)能加快铁生锈的物质是食盐.
(4)交流反思
①据相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为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所以为防止金属锈蚀,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保持金属制品的洁净和干燥(写一种即可)
②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未能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或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金属的表面积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Fe(写化学式),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写名称);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
(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4)用Fe、Ag和CuSO4溶液可以一次性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化学式),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
(2)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4)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C物质(或增加溶质)、升高温度等(写出一种),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提纯A.
(5)t2℃时,将20g C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精确至0.1%);若将烧杯内物质降温至t1℃(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bc(选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6)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5g.小丽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50g 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意外发现全部溶解”的原因是A物质溶于水时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溶解度为cg,则a、b、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例如: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汞;制造导线一般是用铜;水龙头表面镀的一般是铬;炒菜锅最好用铁制作;灯泡里的灯丝是钨;一种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钛.(以上空格均写物质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1)氯化镁中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镁方法生产金属镁:MgCl2$\frac{\underline{\;通电\;}}{\;}$Mg+Cl2↑.现电解950kg氯化镁最多能生产多少千克单质镁?同时能得到多少千克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其总质量不变;
【实验验证】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表:
编号实验I实验II
反应前/g4.8118.4
反应后/g8.0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反应后的质量>(“>”“<”或“=”)反应前质量.
(2)实验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4)实验I未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说你对该实验的改进思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钢铁生锈C.玉琢成器D.食物腐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