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430  153438  153444  153448  153454  153456  153460  153466  153468  153474  153480  153484  153486  153490  153496  153498  153504  153508  153510  153514  153516  153520  153522  153524  153525  153526  153528  153529  153530  153532  153534  153538  153540  153544  153546  153550  153556  153558  153564  153568  153570  153574  153580  153586  153588  153594  153598  153600  153606  153610  153616  15362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和要求填空.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乙物质,溶液恰好饱和.那么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
10g丙物质也恰好饱和.若此时有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则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4℃,溶液中有溶质析出的是丙 物质,此时形成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Fe(OH)3④是Fe2O3与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与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与Fe(OH)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1)2Fe(OH)3$\frac{\underline{\;△\;}}{\;}$Fe2O3+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
(3)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③④⑥(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丙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Ⅰ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Ⅱ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交流讨论】
(1)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2)选择Ⅰ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⑤组(填序号).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右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还可以用H2代替,并将上面右图中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问题:(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铝表面氧化膜的熔点高于内层铝的熔点并将其包裹住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氯离子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 ;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氯离子对铝和CuCl2溶液的反应有促进作用;硫酸根离子对铝和CuSO4溶液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有以下两种途径:
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了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生成了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B.铜与浓硝酸反应,该反应了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x↑+2H2O
(1)试确定X化学式为NO2,硝酸铜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
(2)对比A、B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应物浓度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判断: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的哪种途径较好?说明理由.(两条)
(4)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制取硝酸铜更合理的途径为先将铜在空气中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然后用氧化铜与硝酸反应制得硝酸铜,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
(2)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瓶内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减小,水沿导管进入瓶内
(3)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知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氮气.
(4)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应具备的条件是要保证药品本身是固体,能且只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由于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请回答问题:
(1)图1中设置丙的目的进行对比;
(2)图2看到的现象试管丁中无明显现象,试管戊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
(3)图1、图2实验都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图2有什么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填仪器名称,下同);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加热的工具是酒精灯,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外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
(2)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C(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核外有3个电子层;
(2)镁原子是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容易失(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CO2分子很小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研究物质的性质,通常取纯净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汽水C.D.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