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432  153440  153446  153450  153456  153458  153462  153468  153470  153476  153482  153486  153488  153492  153498  153500  153506  153510  153512  153516  153518  153522  153524  153526  153527  153528  153530  153531  153532  153534  153536  153540  153542  153546  153548  153552  153558  153560  153566  153570  153572  153576  153582  153588  153590  153596  153600  153602  153608  153612  153618  15362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有下列反应:暗紫色固体A在受热条件下分解生成B、C和无色气体D;无色液体E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分解,生成一种鱼类生存离不开的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F和无色气体D;若向E中加入B,则E的分解速度加快,而B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红色固体G在D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白色固体H中加入固体B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速度加快,生成固体J和气体D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对应物质的名称:
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D是氧气,E是过氧化氢溶液,
F是水,G是红磷,H是氯酸钾,J是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成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燃烧匙;
(2)该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3)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4)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是AC(提示:选两个)
A.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C.可能是装置漏气;
D.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根据下列装置图填空:

(1)写出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用D;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收集已满.若在实验室用加热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9,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为40.08.
(2)D为原子,则X=8.
(3)B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Cl-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取用少量液体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得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脱脂棉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滤纸条上滴加的是浓氨水,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开: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氢气和液氢的化学性质相同: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水银温度计能测量温度: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4)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铀矿废料中提炼出0.3克的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质子、2个中子的氦原子,并放出热量.则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
A.原子的带电量B.原子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质量D.核外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依据下列符号填空 a.Mg2+ b.3N  c.3O2  d.Cl-  e.Ne
(1)表示3个氧分子的是c(填序号)      
(2)表示镁离子的是a(填序号)
(3)表示3个氮原子的是b(填序号)
(4)a与b两种粒子结合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Mg3N2
(5)电工使用的试电笔触电后会发光,这是因为发光管内Ne的单质气体,该气体的名称是氖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①3Fe2+3个亚铁离子②2SO42-2个硫酸根离子③4NH4+4个铵根离子④4N24个氮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