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560  153568  153574  153578  153584  153586  153590  153596  153598  153604  153610  153614  153616  153620  153626  153628  153634  153638  153640  153644  153646  153650  153652  153654  153655  153656  153658  153659  153660  153662  153664  153668  153670  153674  153676  153680  153686  153688  153694  153698  153700  153704  153710  153716  153718  153724  153728  153730  153736  153740  153746  15375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碳;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
(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肯定大于5mLB.肯定小于5mL
C.肯定等于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某兴趣小组用图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质量为mg的氯化钾溶液.
加热时间/min0t1t2t3
固体质量/g28.023.218.418.4
(1)二氧化锰在制取氧气过程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共制得氧气9.6g.
(3)计算反应结束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A”、“B”或“C”),如用排水集气法,实验结束后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填“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其发生装置可用C(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填“c”或“d”),验证CO2已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d处,如果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猜想2猜想3
只有CO只有CO2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1)观察到A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E装置中出现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frac{\underline{\;\;△\;\;}}{\;}$CO↑+CO2↑+H2O.
【问题讨论】
实验中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①从宏观上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元素(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②从微观上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①一氧化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时,一氧化碳表现出还原性.
②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本实验中紫色的干燥小花不变色的是步骤BC(填字母序号),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敏认为要验证上述结论,A、B、C、D四个步骤中可以省略步骤B,她的理由是步骤D中有向紫色小花喷水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生活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食品袋内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B.进入深井之前应做灯火试验--防止CO2中毒
C.用碳素墨水写档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B.没有与氧气接触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1)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核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①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②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数94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2)如图2为核电站爆炸事故模拟图,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1200℃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
①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r+2H2O$\frac{\underline{\;高温\;}}{\;}$ZrO2+2H2
②进入厂房的氢气为什么发生的是爆炸,而不是平静燃烧?达到了氢气的爆炸极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如图:

(1)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3)C实验原理与B(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4)D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烧杯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