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3836  153844  153850  153854  153860  153862  153866  153872  153874  153880  153886  153890  153892  153896  153902  153904  153910  153914  153916  153920  153922  153926  153928  153930  153931  153932  153934  153935  153936  153938  153940  153944  153946  153950  153952  153956  153962  153964  153970  153974  153976  153980  153986  153992  153994  154000  154004  154006  154012  154016  154022  15403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收集完成后,先停止加热后移导气管
B.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瓶底要装少量水,但水的作用有差异
C.电解水的实验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一定是1:2
D.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它们不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澄清石灰水、硫酸、二氧化锰、C60B.液氮、冰水混合物、硫酸铜、食醋
C.矿泉水、蒸馏水、椰子水、雨水D.大理石、浓盐酸、干冰、水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过氧化氢的发生装置制取H2S气体
B.可用排水法收集H2S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气体
D.可用水来吸收H2S气体防治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C.冬天用煤取暖时紧闭门窗-不会产生煤气中毒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B.玻璃破碎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冰川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分子的粒子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同点是质子数相同,不同点是核外电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四个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2.5 120.0 167.5 2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稀盐酸完全反应完了.
(2)25.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8.8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标注必要的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如图1,用干燥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锥形瓶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端时间后,观察到b处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猜想成立,b处发生的反应是CuO+CO$\frac{\underline{\;\;△\;\;}}{\;}$Cu+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由本实验小明联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氧化铜;F氧化铁.
(2)反应③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CO(用化学式表示)
(3)上述4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④(用反应的序号填空).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