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001  154009  154015  154019  154025  154027  154031  154037  154039  154045  154051  154055  154057  154061  154067  154069  154075  154079  154081  154085  154087  154091  154093  154095  154096  154097  154099  154100  154101  154103  154105  154109  154111  154115  154117  154121  154127  154129  154135  154139  154141  154145  154151  154157  154159  154165  154169  154171  154177  154181  154187  15419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试管.
(2)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收集氧气可以选用装置D或E(填写装置的编号).
(3)实验室常用B装置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A、B、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液体.
(1)其中B、D由相同元素组成,且B、D可由相同的反应物在相似的条件下制得,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化学式为CO2
(2)甲、乙也由相同的元素组成,都可以分解得到气体A,且当甲和乙的质量相同时,甲生成的A比乙生成的多,则分别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甲与A、乙与A的质量比.甲→A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9:8;乙→A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17:8.
(3)液体丙有两种元素组成,液体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生成一层白膜,需添加丙才能洗去.写出白膜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在用丙洗去“白膜”的过程中除看到白色难溶物逐渐消失还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CaO+CO2$\frac{\underline{\;400℃\;}}{\;}$Ca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上述设想的优点有A、B(填字母序号).
A.原料可循环利用         B.有效利用太阳能      C.可全天候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工业流程为:

①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加热\;}}{\;}$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O、NO2、H2O(写化学式).
(2)上述反应过程中出现了四种含有氮元素的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HNO3(写化学式).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代替水(乙醇沸点78℃)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代替乙醇,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③主要抗疟结构(有效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它分子中某一部分结构导致其具有氧化性的结果,那么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氧化性的呢?科学家将其与我们熟悉的物质进行了对比,如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也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见图),青蒿素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见图,其中多条短线连接点处代表有一个碳原子).
•化学合成
由于天然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提取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产量低、成本高,于是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使其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注:图示中的实线和虚线是为了真实反应分子结构,对连接方式没有影响,可以等同看待.
(1)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ABC(填写正确答案编号).
A.不易溶于水B.能溶于乙醇C.易溶于乙醚D.受热易分解
(2)根据“燃烧法”的结果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用元素符号表示),计算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原子个数的计算式$\frac{282×63.8%}{12}$(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3)根据对比观察,你推测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AC.(填写正确答案的编号)
A.H-O-B.   C.-O-O-
(4)请你谈谈化学合成青蒿素的意义是降低成本,产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直饮水,其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1)①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③中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消毒.
(2)超滤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小的微孔,孔径约为0.001~0.01微米,能够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最终获得的直饮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根火柴也能帮我们打开探索之门.
(1)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位于内焰的部分变为棕黑色,位于外焰部分最黑,这说明焰心温度低,外焰温度最高.
(2)乙同学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3)丙同学要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现象更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南极的一块叫作“拉伸B”的冰架坍塌了,这是大自然又一次的警告.

(1)全球变暖主要与空气中的CO2气体有关(写化学式)
(2)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写名称)
(3)天然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图1中用“→“画的是一条碳在自然界的循环转化路径.请你在图中也画出一条碳的循环转化路径.(部分线段可与示例重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在参观北京科技馆时会看到编写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的塑像(见图1),他是19世纪俄国科学家B(填写字母序号);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波尔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此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氧气的中文名字是我国清末的数学家、翻译家徐寿命名的,他将氧气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了.
(1)命名为“养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
(2)家里用水族箱养鱼都要配置循环供氧机,池塘里养鱼也要经常用水泵将水抽出喷向空中,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这主要是应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