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246  154254  154260  154264  154270  154272  154276  154282  154284  154290  154296  154300  154302  154306  154312  154314  154320  154324  154326  154330  154332  154336  154338  154340  154341  154342  154344  154345  154346  154348  154350  154354  154356  154360  154362  154366  154372  154374  154380  154384  154386  154390  154396  154402  154404  154410  154414  154416  154422  154426  154432  15444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2NH3.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CAB(用字母表示),图中的B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填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X+6H2O,其中X是N2,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由此获得的信息是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极易溶于水(或易溶于水,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甲>乙>丙.
(2)t3℃时,将5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90g,溶质质量分数为44.4%.
(3)t2℃时,将盛有甲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4)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乙>甲>丙.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能在足量的水中共存,且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NO3、NaOH、HClB.NaCl、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D.FeCl3、KC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化学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就是我们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掘出50多万年前北京人使用火的痕迹.
(1)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可燃物.到了三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会“钻木取火”,他们用动物的绒毛用力摩擦木柴的目的是摩擦生热,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空.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2H8N2+4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N2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关闭阀门、用湿布盖灭.(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
实验现象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不燃烧
(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不燃烧.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分类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氧气(O2)和水(H2O)都属于氧化物B.氧气(O2)和臭氧(O3)都属于单质
C.碳酸钙(CaCO3)和盐酸(HCl)都属于盐D.火碱(NaOH)和纯碱(Na2CO3)都属于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将3.9g过氧化钠(Na2O2)加入质量为76.9g的水中,恰好完全反应.(提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不考虑氧气溶于水)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I、II、III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水分子不能使氧化铜溶解.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硫酸钠溶液(合理即可).
(3)探究结果为稀硫酸中的氢离子能溶解氧化铜.
(4)除稀硫酸外,还能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稀盐酸等,用这种物质溶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浓盐酸【具挥发性的药品(浓盐酸、氨水等)、具吸水性的药品(浓硫酸、生石灰、或澄清石灰)
(3)取上述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1.97g白色沉淀,求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学生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如图,可以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等现象但燃烧完毕后,集气瓶底炸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