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897  154905  154911  154915  154921  154923  154927  154933  154935  154941  154947  154951  154953  154957  154963  154965  154971  154975  154977  154981  154983  154987  154989  154991  154992  154993  154995  154996  154997  154999  155001  155005  155007  155011  155013  155017  155023  155025  155031  155035  155037  155041  155047  155053  155055  155061  155065  155067  155073  155077  155083  15509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B.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SO4═3Cu+Fe2(SO43
C.镁带燃烧  Mg+O2$\frac{\underline{\;点燃\;}}{\;}$MgO2
D.红磷燃烧  4P+5O2 $\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所示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
【假设猜想】(1)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同学们的猜想如下:
甲同学猜想:Na2SO4溶液
乙同学猜想:NaOH溶液
丙同学猜想:Na2CO3溶液
请写出你的猜想是NaCl(任写一种)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2)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试剂瓶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无色酚酞溶液,BaCl2溶液等,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
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不变色,对比标准的比色卡,pH=7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结论甲同学猜想成立乙同学猜想成立丙同学猜想成立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每位学生猜想都不合理.
【评价反思】(3)请你帮甲同学分析猜想不合理的原因氯化钠也显中性,pH等于7.
(4)你能否帮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继续向沉淀中加入硝酸沉淀溶解,或者直接向原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氨(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
查阅的资料: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2)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B(选填装置编号).
(3)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氨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ABD(填字母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4)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3),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AD(填字母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溶液可能是NaOH或Na2CO3他再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静置,滴入酚酞,无明显颜色变化(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通过实验,小李同学认为小张同学的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了一个新标签:Na2CO3
【反思与讨论】
(1)小李同学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转化碳酸根离子,消除碱性干扰.
(2)你认为两位同学的结论一定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水煤气中不含甲烷等有机物).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活动:
(1)设计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见图1(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2)作出假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水煤气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可能含有H2、CO、CO2
(3)查阅资料:①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可作H2、CO、CO2等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非常强,氢氧化钙溶液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并不适合用于吸收除掉二氧化碳.
(4)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2)并进行实验.

请分析图2所示装置的实验原理,填写下表中的空格: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仪器编号所盛试剂的名称试剂或装置的作用
A澄清石灰水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B浓硫酸吸收水煤气中的水蒸气
C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能证明H2存在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CO存在
(5)结果分析:实验证明水煤气中有H2、CO、CO2
①能证明CO2存在的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证明CO存在的现象是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能证明H2存在的现象是C中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6)交流反思:同学们在反思实验结果时发现图2所示实验存在缺陷,请你分析造成此实验缺陷的原因: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一定把水煤气中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掉,所以对后面的一氧化碳检验有影响,对此你提出的改进措施是在AB之间安装一个洗气装置,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2}{3}$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对玻璃片呼气
B.
蜡烛燃烧
C.
湿衣晾干
D.
             灯泡通电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鉴别如表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
A纯水和矿泉水观察是否澄清
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的多少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D二氧化碳和氮气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_{反映}^{决定}$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填名称).
(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变红的现象,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加热后可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的现象.
(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
合理的是①②③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5)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药品后试管口还应放置一团棉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稀盐酸(填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b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若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