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769  155777  155783  155787  155793  155795  155799  155805  155807  155813  155819  155823  155825  155829  155835  155837  155843  155847  155849  155853  155855  155859  155861  155863  155864  155865  155867  155868  155869  155871  155873  155877  155879  155883  155885  155889  155895  155897  155903  155907  155909  155913  155919  155925  155927  155933  155937  155939  155945  155949  155955  15596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电解水时,如果在正极上得到10mL的氧气,则负极得到的氢气应为20mL,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2)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若出现浮渣多泡沫少现象,则该水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钠原子2Na
(2)3个铵根离子3NH4+
(3)氢气H2
(4)广泛用于玻璃、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的盐是Na2CO3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两支试管中溶液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常见矿石Fe2O3
(2)俗称苛性钠的碱NaOH.
(3)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剂的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甲、乙、丙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PQRW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4043.64.8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待测1312.610.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化学反应转化关系式一定为P$\stackrel{加热}{→}$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仪器:
①铁架台②烧杯③量筒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集气瓶⑦药匙⑧胶头滴管⑨托盘天平⑩砝码.在这10种仪器中,实验中一定不需要是(填编号)③④⑥⑧⑨⑩;需要增加的仪器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肥中,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的是(  )
A.硫酸钾B.硝酸铵C.磷矿粉D.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现有一包含K2CO3和CaCO3的混合粉末75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反应后将滤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不带结晶水),则原混合粉末中的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46%B.44%C.50%D.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如图所示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