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7105  157113  157119  157123  157129  157131  157135  157141  157143  157149  157155  157159  157161  157165  157171  157173  157179  157183  157185  157189  157191  157195  157197  157199  157200  157201  157203  157204  157205  157207  157209  157213  157215  157219  157221  157225  157231  157233  157239  157243  157245  157249  157255  157261  157263  157269  157273  157275  157281  157285  157291  15729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1)已知HCOOH$\frac{\underline{\;浓H_{2}SO_{4}\;}}{△}$CO↑+H2O,用该反应制取CO,A处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如图2,填字母序号).
(2)装置B内所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E装置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3)反应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玻璃管炸裂.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
(2)A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吸收NH3: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氢气.
【实验反思】(3)写出Mg与NH4C1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NH4Cl=MgCl2+2NH3↑+H2↑.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此反应放热,降低了氨气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因为所含肌红蛋白较多,所以肉质鲜红.红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肉脂肪中含有的ω-3脂肪酸与人体内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饮食中适量摄入红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当然,关于红肉的致病风险也有许多研究.有研究者对食用红肉及其加工品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生相应疾病的风险范围如下图所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对红肉和加工红肉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致癌可能性较高.还有研究者认为红肉的加工方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高.加工红肉指经腌制、烟熏或其他工艺处理后的红肉类食品,如香肠,熏制火腿等.在红肉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复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其中,由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C20H12)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红肉加工工艺和苯并芘含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样品名称苯并芘含量
(ug/kg)
熏制温度
(℃)
熏制时间
(小时)
香肠0.5673
香肠1.1773
熏制火腿0.56514
熏制火腿1.3~1.535500
虽然加工红肉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但红肉中还有大量的保护因子(如叶酸、维生素A、硒等),因此,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合理均衡膳食,维持人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红肉肉质鲜红是因为红肉所含肌红蛋白较多.
(2)红肉中包含的营养素有ABC(填字母序号,下同).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3)推测熏制红肉所用木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4)从表中数据推测,影响加工红肉中苯并芘含量的因素可能包括温度和时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食用红肉B.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复合物是致癌物质
C.苯并芘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5:3
D.食用等量的红肉加工品,比食用红肉引发心脏病风险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2017年1月《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在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会再次析出.请从26-A或26-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6-A计分.
26-A26-B
(1)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
其核外电子数变小(填“变大”或“变小”).
(2)常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25 .
(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Na+和Cl-(填微粒符号).
(2)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填“改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B.NaClO3中Cl为+5价
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根据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时,先通一会CO的作用是排除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变成黑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3)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噗,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臭氧D.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Al3+、K+、Cl-B.Ba2+、K+、S2O32-、NO3-
C.Al3+、Fe3+、SO42-、Cl-D.Na+、AlO2-、SO4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由乳酸(CH3-CHOH-COOH)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B.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C.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