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7130  157138  157144  157148  157154  157156  157160  157166  157168  157174  157180  157184  157186  157190  157196  157198  157204  157208  157210  157214  157216  157220  157222  157224  157225  157226  157228  157229  157230  157232  157234  157238  157240  157244  157246  157250  157256  157258  157264  157268  157270  157274  157280  157286  157288  157294  157298  157300  157306  157310  157316  15732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下列字母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铁、钙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造纸、生产玻璃以及印染等,也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物质,则A的俗称是苏打.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若D和E反应,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向D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滴加E溶液至溶液变红,则D是NaOH,此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
(4)F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中和酸性废水等,则F与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2016年11月18日,搭载了已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的2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顺利着陆.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C.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D.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下列B(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水B.盐酸C.二氧化碳
(2)上述工艺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检验上述工艺中的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纯碱,甲同学选择了 一种酸溶液,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碱溶液,丙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 你认为丙同学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CaCl2(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步骤④中检验碳酸钙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出液,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不变红,则已洗涤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
常温下其稀溶液的pH713119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碳酸钠,你的判断依据是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专职,测定某碳酸类饮料中CO2的含量.

(资料卡)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已知:BaCO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
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现将一瓶500mL的碳酸饮料冷藏24小时(未结冰),开封后取出其中$\frac{1}{5}$的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作待测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加入足量盐酸,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2)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入到C装置中.若饮料未冷藏,则实验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4)若测的C中BaCO3的质量为1.97g,则:该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4.4g/L.
(5)若只测定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则实验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B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小组同学想到了下列几种方法,你觉得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是C.(填字母序号)
A、将稀盐酸改换成稀硫酸
B、在B~C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B除去CaO中的CaCO3  加稀盐酸溶解并过滤
 C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
 D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工业上以高纯度的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如下表:
 物质 K2CO3 K2SO4 KMnO4
 溶解度/g 111 11.1 6.34
(1)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2)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通CO2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 MnO4+2CO2═2KMnO4+MnO2↓+2K2 CO3
若用稀H2SO4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 MnO4+2H2 SO4═2KMnO4+MnO2↓+2K2SO4+2H2O
工业上不采用稀H2SO4酸化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硫酸钾和高锰酸钾溶解度都比较小,无法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4)电解法也可以实现由K2MnO4向KMnO4的转化,同时还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单质气体.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frac{\underline{\;通电\;}}{\;}$2KMnO4+2KOH+H2↑.与“通CO2酸化”相比,其优点是生成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选用试剂及操作
ANa2SO4溶液(NaNO3溶液)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KClO3(MnO2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O2(HCl)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DCaCO3固体(Na2CO3固体)加入适量的HCl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C.碳、一氧化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
D.由于构成金刚石、石墨和碳六十的分子结构不同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对下列概念的理解或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概念 解释或说法
 A 置换反应 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B 化合物 含有2种或2种以上元素的物质
 C 中和反应 只要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离子带电的微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