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089  158097  158103  158107  158113  158115  158119  158125  158127  158133  158139  158143  158145  158149  158155  158157  158163  158167  158169  158173  158175  158179  158181  158183  158184  158185  158187  158188  158189  158191  158193  158197  158199  158203  158205  158209  158215  158217  158223  158227  158229  158233  158239  158245  158247  158253  158257  158259  158265  158269  158275  15828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MnO2C.H2O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设计4组.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BC(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
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的量不足,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过滤.
(2)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
请写出固体物质B中杂质的成分CaCl2(用化学式表示).
(3)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实验室有稀盐酸、石灰石、锌粒、氯化铵、氢氧化钙、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

【查阅资料】
①氨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
(1)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E中的液体燃烧的化学式为C2H5OH.
(2)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填名称),若要获得较多气体,组装发生装置除F外还需要图1中的仪器是D(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取氨气,组装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要图1中的仪器是CEHI(填字母),氨气的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理由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利用该试验已有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在制取的氢气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杂质,为得到纯净的氢气可将含杂质的气体通过如图2的装置,则连接顺序依次是:③④①②(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学会从微观角度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必须的要素.依据土宗的微观模拟图回答问题:

(1)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示意图,m=15;该原子与第二周期N(填粒子符号)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共有4种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铁、氧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B.铁元素和氧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g
D.铁元素与氧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同时投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将t3℃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得出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氯气在氧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B.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