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104  158112  158118  158122  158128  158130  158134  158140  158142  158148  158154  158158  158160  158164  158170  158172  158178  158182  158184  158188  158190  158194  158196  158198  158199  158200  158202  158203  158204  158206  158208  158212  158214  158218  158220  158224  158230  158232  158238  158242  158244  158248  158254  158260  158262  158268  158272  158274  158280  158284  158290  15829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立竿见影B.木已成舟C.风起云涌D.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装置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渐滴加一定量的NaOH和稀H2SO4
(1)开始时,左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什么?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探究题:如图是一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上述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若实验室以KMnO4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O2,应选择AC(填写编号)装置进行组装.
(3)研究表示: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不可靠(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纯净的O2,最好采用排水集气法.
(4)丁同学将硫粉置于收集到的O2中燃烧,可观察到发出蓝紫色火焰(填火焰颜色),其产物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污染性的气体,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来制取,则进行该反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收集二氧化硫只能选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则说明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污染性的气体,则最好选用G装置,在收集该气体时,应该从a(填“a”或“b”)管进入.(制取有毒有污染的气体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5)为了更好地制取CO2气体,有同学将B装置改进为F装置,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化合反应)
B.水的电解: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分解反应)
C.碳充分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化合反应)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frac{\underline{\;\;△\;\;}}{\;}$ CO2+Cu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研究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混合,如图1.
证明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拓展迁移】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验2: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由酸性变成中性.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pH由小于7变成等于7.酸和碱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NaCl  CuSO4 KNO3B.AgNO3  Na2SO4  KCl
C.K2CO3  NH4NO3 MgCl2D.Al2(SO43  NaNO3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
漏斗下端靠着烧杯内壁既防止液体溅出,还可加快过滤速度
C.
玻璃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瓶塞弹出
D.
若止水夹未夹紧,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小于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