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688  158696  158702  158706  158712  158714  158718  158724  158726  158732  158738  158742  158744  158748  158754  158756  158762  158766  158768  158772  158774  158778  158780  158782  158783  158784  158786  158787  158788  158790  158792  158796  158798  158802  158804  158808  158814  158816  158822  158826  158828  158832  158838  158844  158846  158852  158856  158858  158864  158868  158874  15888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现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剩余固体为69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31 g
B.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
C.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42 g
D.反应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载人飞行已经成为我们彰显航天领域实力的重要工程,但太空舱供氧问题一直都是难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下,小球藻经光合作用可释放氧气,并产生葡萄糖.
(1)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两种氧原子氧的同位素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B.
A.全部来自CO2 B.全部来自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
(2)小球藻无需土壤,这给航天飞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实水培法在很多时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从土壤成分角度分析,你觉得水培时最容易缺少氮、磷、钾,故在水培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小徐发现培养了一段时间自己的水培植物的叶片开始无故泛黄,你觉得应该添加哪种肥料比较合适A.
A.NH4NO3        B.Na3PO4       C.KC1         D.NaCl
(3)经过植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后,同学们都以为只有植物能“自己养活自己”,其他生物要依靠植物生存.科学研究发现有种亚硝酸细菌可以自己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生存下去.亚硝酸细菌的生命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用氧气去氧化氨气得到亚硝酸(HNO2)和水的同时释放出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其中HNO3的N元素是+5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O2+2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H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课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Ⅰ】小徐所在小组觉得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会有任何污染.于是设计的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瓶中,使氢气在瓶中燃烧.
(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A夹,冷却后,打开B夹.
(2)有同学提出,若用CO燃烧产生CO2消耗氧气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的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同意,CO燃烧生成CO2气体,瓶中气压不变.
【实验Ⅱ】小吴所在的小组觉得只要装置密闭就能避免污染问题,设计了如乙图实验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1)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你觉得与课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相比,该实验除了解决污染的问题外还有什么优势?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测量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现有A、B、C、D四种元素,A的单质是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的单质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D二种元素的单质由 A分子、D原子 (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A、D二种元素的符号是:AH、DAl.B、C二种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202137
反应后质量(g)未测32112
A.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小金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并设计完成了下列实验.对比各组实验,哪些组合能够达到研究影响可燃物燃烧因素的目的(  )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A.①和②,与温度有关B.②和③,与氧气有关
C.②和④,与氧气有关D.①和④,与氧气和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智能手机中使用的电池大多为锂电池,其中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锂与钠同族,锂形成化合物时与钠化合价相同,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D.反应前后三个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图1)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2)为了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某同学取待测液滴加酚酞溶液,当出现红色的现象时,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3)为了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甲组同学按照图2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a.步骤②须加入足量的氯化镁溶液,其目的是将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氯化镁溶液已经足量.
b.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所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4)乙组同学利用酸碱中和法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4g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滴加7.3%的稀盐酸(密度为1.02g/mL),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试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HCl.
(2)甲常见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3)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
(4)向盛有固体戊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pH=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气体4.4g.则该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10.6 gB.9 gC.8.4 gD.4.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