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13  15821  15827  15831  15837  15839  15843  15849  15851  15857  15863  15867  15869  15873  15879  15881  15887  15891  15893  15897  15899  15903  15905  15907  15908  15909  15911  15912  15913  15915  15917  15921  15923  15927  15929  15933  15939  15941  15947  15951  15953  15957  15963  15969  15971  15977  15981  15983  15989  15993  15999  16007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题型:实验题

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应很容易发生,可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P+                  O2                P2O5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大约为                           
(3)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与N2的体积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竞赛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夹没夹紧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月考题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上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甲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同学 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乙同学用图1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                                                            
(3)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6)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小雅同学通过学习,对空气和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
(1))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其方法是首先将空气通过                              处理后转化成液态空气,然后略微升温就可以使其中的                            (填“氧气”或“氮气”)先逸出.(已知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2)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雅同学选用40mL的试管和量程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注射器等作器材(如上图).将足量的比红磷更易燃烧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管口,夹紧弹簧夹.点燃酒精灯,使白磷在试管中燃烧(产物为五氧化二磷),燃烧结束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A. 实验开始前,小雅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B. 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产生                              
C.  实验后,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              处(橡皮管内空气忽略不计).
    ①4mL刻度     ②8mL刻度     ③12mL刻度      ④16mL刻度
D. 如果装置中没有弹簧夹,重复该实验,则在整个实验中,注射器活塞             移动,最后停留在约           mL处(橡皮管内空气忽略不计).
(3)实验室中检验氧气时小雅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70%(空气占3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雅对此展开探究: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雅在第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请根据实验回答: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实验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为试管容积的 ____
(4)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红磷量太少;
④加入红磷量太多.
(5)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海南省竞赛题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实验时,将木炭代替红磷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应完
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D.实验时,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竞赛题 题型:实验题

根据如图所示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B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2)通过A装置进行实验时的现象,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_________
(3)某同学用C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后,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装置气密性良好),发现结果还是明显小于,其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回答:
(1) 为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_________;红磷的量一定要 _________ .
(2)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 该实验的主要结论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预先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图3操作中玻璃棒起_____作用,实验结束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燃烧匙中的红磷完全消失
B.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D. 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