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9231  159239  159245  159249  159255  159257  159261  159267  159269  159275  159281  159285  159287  159291  159297  159299  159305  159309  159311  159315  159317  159321  159323  159325  159326  159327  159329  159330  159331  159333  159335  159339  159341  159345  159347  159351  159357  159359  159365  159369  159371  159375  159381  159387  159389  159395  159399  159401  159407  159411  159417  15942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的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李明同学先在试管中加入了一部分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木条不复燃;他又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了适量的氧化铜粉末(可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李明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CuO\;}}{\;}$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3)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不是氢氧化钙.写出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4)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中学实验室里,同学们在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1)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如图1是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
C.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     D.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如图2是某种高浓度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若要配置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8%的稀盐酸溶液,需要量取该盐酸的体积为83.3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烧碱溶液会变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既能证明烧碱溶液变质,又能除去产生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有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几位同学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然后向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减搅拌,最终发现红色消失,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于是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发现气球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的压强增大.
(5)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D.

(6)完全中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多少克?(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某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
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立即燃烧,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该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实验二】探究CO2与固体NaOH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Na2CO3固体、C中NaOH固体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关闭K1同时打开K2,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这是因为通入气球的气体大多数是空气.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再次进行实验.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导管口,发现木条立即熄灭,此时说明B中的气体基本是CO2(写化学式).然后进行后续实验,其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先关闭K2,打开K1,气球变大;然后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气球变小,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装置A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在使用组装好的装置B前,首先应对装置B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装置B后并将装置B和装置C连接再逐滴滴入双氧水,使装置C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尾气处理的方法为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A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反应;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学习小组同学事先查阅资料获知,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且在水中难溶)
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4.8 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现在汽车的安全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围绕这两项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增设了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发生分解反应,迅速产生氮气和固态钠,气体充满气囊,以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1)写出叠氮化钠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N3$\frac{\underline{\;碰撞\;}}{\;}$2Na+3N2↑;
(2)若常温、常压下,要产生70L的氮气,则需要完全分解多少克的叠氮化钠(已知:常温常压下,氮气的密度约为1.2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金属元素R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3,则R的化合价为+3价;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该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岳同学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图.
气体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反应条件气体性质
固体+液体常温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固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固体+液体加热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乙(填“甲”、“乙”或“丙”);
(2)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A和E(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