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60  16068  16074  16078  16084  16086  16090  16096  16098  16104  16110  16114  16116  16120  16126  16128  16134  16138  16140  16144  16146  16150  16152  16154  16155  16156  16158  16159  16160  16162  16164  16168  16170  16174  16176  16180  16186  16188  16194  16198  16200  16204  16210  16216  16218  16224  16228  16230  16236  16240  16246  16254  211419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铁锈是一种混合物
B.铁粉干燥剂能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CaO保护食品的效果比铁粉好
D.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勿食”字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A、B、C、D、E为单质和氧化物中的五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关系.已知其中A、B、E为氧化物,且A与B反应、B与C反应均生成一种红色物质.请你根据图示和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E与C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一种有毒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小丽同学按以下步骤对她所用的牙膏进行探究:
   
【资料】牙膏中常用氧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作摩擦剂。    
(1)小丽选用的试剖X是____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2)从探究过程来看,小丽可验出摩擦剂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从该牙膏的成分考虑,请你说明该牙膏不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糖在口腔中能变成酸,吃糖过多易导致蛀牙。为防止蛀牙,通常在牙膏中加入含__________元素的物质。请说出你保护牙齿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要设计一种牙膏,你认为牙膏的pH范围最适宜的是_____________。    
A.5~6    B.8~9    C.1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大连 题型:问答题

按下列要求举一个化学反应实例,并加以具体说明.
(1)因反应物含量(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2)因反应物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 题型:问答题

袋装食品通常采用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专项题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的“从含铜电缆废料中提取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棒起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和步骤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③:_______;步骤⑤:________.
(3)此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倒入到指定的洁净容器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又倒入了氢氧化钙溶液,发现该容器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以上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作出了两种猜想(猜想①和猜想②).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③).
猜想①: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③:溶质为______.
(2)根据以上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请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盐酸?______,理由是______.
(3)当______和______恰好完全反应时,猜想①成立.
(4)比较三种猜想的异同,如果猜想②成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清液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南岗区一模 题型:问答题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小南同学的实验:向盛稀H2SO4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而后取少量反应溶液于点滴板上,滴人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小岗同学的实验:向盛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而后取少量反应溶液于点滴板上,滴人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把试管中的溶液倒人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这时有人提议:“要探究废液缸中废液溶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 Na2SO4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SO4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SO4、HCl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SO4、HCl
【交流与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活动与探究】四位同学各取废液少许,加入试管中,按自己的猜想,分别进行实验,并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为无色.
乙同学:向试管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为红色
丙同学:向试管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为紫色.
丁同学:向试管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为红色
【反思与评价】在四位同学的实验中,除猜想不合理的同学外,你认为______同学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金山区二模 题型:问答题

小李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1]: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得出结论]:小李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的判断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2]: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1]: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2]:残余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实验探究2]: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
2、将该固体置于足量的蒸馏水中 固体溶解 固体可溶于水
3、将上
述溶液
三等分
向第一份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溶液呈______色 溶液为碱性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_____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无碳酸根
向第三份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________
[实验结论]:小李认为该白色固体为______.
[联想与解释]:小李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并非淡蓝色而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锦州 题型:问答题

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实验探究1]取足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触摸杯壁,无热感.根据上述实验(假如实验过程中无热量散失),你认为此干燥剂______(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
[做出猜想]猜想一: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氢氧化钙.
猜想二: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______.
猜想三: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______
[猜想验证]小宁设计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氢氧化钙.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小宁的实验方案不合理,你认为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请你在猜想二和猜想三中选择任一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