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61  16069  16075  16079  16085  16087  16091  16097  16099  16105  16111  16115  16117  16121  16127  16129  16135  16139  16141  16145  16147  16151  16153  16155  16156  16157  16159  16160  16161  16163  16165  16169  16171  16175  16177  16181  16187  16189  16195  16199  16201  16205  16211  16217  16219  16225  16229  16231  16237  16241  16247  16255  211419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请你填写另外两种猜想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______C: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滤液不变色
②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请你对猜想B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_______
②_______
猜想B正确
(4)原理与用途:
①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______土壤; 用氢氧化钙和______混合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该杀菌剂______(“能”或“不能”)在铁桶中配制.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并告知该白色粉末可能是BaSO4、CaCO3、CuSO4中的两种物质,要求兴趣小组成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小组成员查到以下信息:
I.BaSO4、CaCO3、CuSO4三种粉末都呈白色;
II.BaSO4不溶于稀硝酸,CuSO4粉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蓝色.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中含有哪两种物质呢?
进行猜想:白色粉末可能为:(答两种猜想)
(1)______和______;(2)______和______
实验探究:请你任选其中一种猜想,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的白色粉末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 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两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江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______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_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程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______性(填“酸”或“减”)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
(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试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试验如下:准确称量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热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映后过滤、洗涤、干燥称的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______;若猜想Ⅲ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又为_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德州 题型:问答题

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首先用氯化铁(FeCl3)浓溶液将一张滤纸润湿,用酒精灯烘干后再点燃滤纸,最终得到黑褐色的粉末状产物.该同学要对产物进行分析:
(1) 提出假设:黑褐色产物是铁粉.
(2) 设计实验方案:将产物分为三份,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②用磁铁靠近产物.
③将产物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3) 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①稀硫酸与黑褐色粉末混合,有气泡放出,有黑色物质漂浮在溶液中;
②部分产物被磁铁吸引;
③被点燃的产物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
(4)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现象确定假设有误,黑褐色产物除含铁以外还可能含有炭.
理由是:①______;②______.
若想进一步证明黑褐色产物还可能含有炭,请你改进完善实验③来验证:
实验步骤: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
(5)写出与检验粉末成分有关的2个化学方程式(多写不得分):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吴中区二模 题型:问答题

某校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探究.他们从该试剂瓶中取相同体积的溶液,分别盛于A、B、C三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编号 操作 现象 部分同学结论
A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该NaOH溶液未变质
B 加入过量稀盐酸 ______ 该NaOH溶液已变质
C 滴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 该NaOH溶液已变质
(1)请你在上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现象.
(2)B试管内盐酸必须过量的理由是______.
(3)写出B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一定发生的反应______;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______.
(4)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______试管(填“A”、“B”或“C”)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南岗区一模 题型:问答题

在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溶液,溶液的成分可能是如下三种成分中的一种情况.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c.碳酸钠溶液;
提出问题:此瓶中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晓南和晓岗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晓南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色 成分是氢氧化钠溶液
晓岗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沉淀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产生魄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______ ______ 成分是碳酸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
请对两位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说明观点 理由
晓南 ______ ______
晓岗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汕头 题型:问答题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 论
①______ 只含C
②______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______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______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大连 题型:问答题

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做膨松剂.同学们取一种膨松剂,欲探究其成分是Na2CO3还是NaHCO3,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方案:
方案一:取适量膨松剂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方案二:如图,向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中各加入30mL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取两只相同的气球(容积足够大),一只装入足量的膨松剂,另一只装入足量的Na2CO3,套在锥形瓶口,迅速将两只气球中的药品同时倒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从实验原理和判断依据两方面说明上述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精英家教网

  能否达到目的 说明理由
方案一 ______ ______
方案二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 C与浓H2SO4在加热时反应,有CO2、SO2、H2O生成。
② 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④ 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⑤ 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的胆矾。
【实验探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装置如下: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小芳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这样的一个观点。你是否支持小芳同学的观点?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你说出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Ⅰ.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
Ⅱ.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Ⅲ.SO2+2NaOH==Na2SO3+H2O
Ⅳ.Na2SO3能与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Na2SO4而褪色
(1)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_____方法(填“甲”或“乙”)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同学们认为此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