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112  16120  16126  16130  16136  16138  16142  16148  16150  16156  16162  16166  16168  16172  16178  16180  16186  16190  16192  16196  16198  16202  16204  16206  16207  16208  16210  16211  16212  16214  16216  16220  16222  16226  16228  16232  16238  16240  16246  16250  16252  16256  16262  16268  16270  16276  16280  16282  16288  16292  16298  16306  211419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经初步判断可能是由MgSO4、Na2CO3、Na2SO4、CuSO4、BaCl2等五种物质中的三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份,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加水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过滤所得溶液为无色.
②向过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发现有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一定不含有 ______.
(2)上述实验虽然可以断定原物之中一定有硫酸盐,但究竟是只含有硫酸镁或硫酸钠,却无法确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认该粉末中到底含有哪种硫酸盐?
做法 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1),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2)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

精英家教网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
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根据图2得出: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3所示的仪器: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

精英家教网

(2)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检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步骤二 将步骤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泸州 题型:问答题

小明同学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弯成螺旋状放入试管中,如右图所示装置好放置2周后,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精英家教网

(1)铁丝表面______;(2)试管内液面______;(3)指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泸州 题型:问答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二:将实验一所得浑浊溶液进行过滤得到澄清溶液M.对M溶液中溶质成分,甲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A、M中溶质成分为NaOH            B、M中溶质成分为NaOH和Na2CO3
C、M中溶质成分为NaOH和Ca(OH)2D、M中溶质成分为NaOH、Na2CO3和Ca(OH)2
甲同学提出的上述假设中肯定不成立的是______.
(3)乙同学取少量滤液M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发现有气体产生.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上述甲同学的假设中______(填序号)成立.
(4)丙同学怀疑该实验所用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硫酸钠,于是他取此碳酸钠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他确认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请问丙同学的结论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临沂模拟 题型:填空题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了探究氨气的其他性质,王兵同学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精英家教网

(1)通过实验,王兵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
(2)在操作A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 题型:单选题

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让化肥进入农家超市,使农民得到实惠,是我市实行“三农”政策的又一举措.小睿同学在“庄稼乐”超市中发现某种钾肥样品,其成分为碳酸钾、硫酸钾及少量不含钾元素的难溶性杂质.为测定该钾肥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睿与她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0g该样品溶于水,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滤液;
②、将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逐滴加入到滤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4.5g;
③、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称得所得白色固体质量为11.2g.
请你依据小睿她们的实验数据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3)小萌同学用pH试纸测定甲同学第②步反应后溶液的pH,结果溶液pH大于7.你认为小睿她们测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数值______(填“大”、“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大连 题型:问答题

铜器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固体,俗称“铜绿”.为了探究铜绿的生成与哪些物质有关,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采用右图装置加热干燥的铜绿,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上述实验可知,铜绿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由此推断,空气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参加了反应.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宁德 题型:问答题

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个盛有白色粉末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这瓶试剂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NaCl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5.9 21.5 9.6
(1)在常温下把10.6g的白色粉末加入100g水中,发现粉末全部溶解.由此可推断此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______.
(2)为确定其成分,对此溶液继续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3)取(1)中溶液的
1
10
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理论上能产生多少克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莆田 题型:问答题

在“世界环境日”活动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一小型化工厂排出的无色废水进行探究.经调查发现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盐酸.
[猜想]该工厂排放的废水呈酸性.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建议与反思]为防止造成水污染,同学们联合向厂家建议,应将废水治理达标后再排放,你认为治理该酸性废水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任答一种),此时废水的pH将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