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154  16162  16168  16172  16178  16180  16184  16190  16192  16198  16204  16208  16210  16214  16220  16222  16228  16232  16234  16238  16240  16244  16246  16248  16249  16250  16252  16253  16254  16256  16258  16262  16264  16268  16270  16274  16280  16282  16288  16292  16294  16298  16304  16310  16312  16318  16322  16324  16330  16334  16340  16348  211419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某探究小组通过如下问题和实验进行研究.
(1)请你帮他们分析NaOH固体变质的原因,写出NaOH固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小组同学对检验该样品是否变质有如下的讨论和实验,现请参与其中一起讨论:
①小刚说可以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李成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几滴稀HCl,无气泡产生,他认为该现象证明NaOH一定没有变质,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3)为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NaOH,你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______,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______,即可证明该固体中仍然有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有包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假设3: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物质为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你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均匀的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2中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不能说明镁条与冷水不反应,请举出学习过的一个实例说明:______.
经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的碱就越强.某同学就向步骤2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但是红色较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由于Mg(OH)2难溶于水,因此形成的溶液碱性较弱.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为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可以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Na2CO3样品中混有一些NaCl,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纯度:
实验操作过程如下:把准确称量的10gNa2CO3样品装入B瓶后,将B装置分别与试管A和C瓶相连,打开开关K,从a处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将开关K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D与瓶C连接,然后将足量稀H2SO4缓缓注入B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次打开开关K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最后称量干燥管D,增重3.3g.
回答:
(1)A瓶的作用是______.
(2)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干燥管D增加的是______(写化学式)的质量,由此可推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反应前第一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再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白色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请选用图中提供的实验装置,根据以下要求,填写空白.

精英家教网

(1)加热分解碳酸氢铵,白色固体应加入装置______中.(填标号)
(2)分解产物之一是水,为验证它,应选择装置______进行检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产物之二是一种气体,通过装置E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产物是______.(假设已除去另两种产物)
(4)产物之三是氨气(NH3),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氨气的水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5)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石景山区二模 题型:问答题

烧碱中常含有碳酸钠.为了测定某烧碱样品中烧碱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解释与结论
准确称量10.6g的烧碱样品,在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 氢氧化钠溶解时有______现象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至反应完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过滤,称量干燥后的滤渣质量为1g 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计算 烧碱样品中烧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方案:将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实验过程中发现: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时,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气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图(Ⅰ)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图(Ⅰ)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2)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
(3)______(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CO2的体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与氧化铁反应(图中夹持及其他后续装置均已省略).已知铁与水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一种单质气体和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这种金属氧化物与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同一物质.碱石灰是一种固体干燥剂,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

精英家教网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C中右侧导管为什么既不插入试管底部,又不只进入试管一点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最后点燃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A处酒精灯、②B处酒精喷灯、③E处酒精灯.
(4)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徐汇区二模 题型:填空题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露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并进行相关实验.

精英家教网

请回答问题:
①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_;
②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实验能否证明样品中有NaOH,理由是______;
③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______,现象b为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固体全部变质.
④若氢氧化钠固体只是部分变质,则除去杂质的实验步骤为:
(I)取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II)在溶液中滴加______溶液,观察到______时,停止滴加该溶液;
(III)对步骤(II)所得溶液进行______操作,然后对溶液加热______、结晶、冷却,所得固体盛放到试剂瓶,贴上标签待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徐汇区二模 题型:问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来装置测试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B装置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然后计算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精英家教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装置A的名称______,该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装置B的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装置C的U型管内CuSO4的作用是______.
③这套装置在试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简便解决的方法是______.
④理论上水中m(H):m(O)=1:8,该实验测得m(H):m(O)>1:8.如果不考虑空气中水分的影响,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是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