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003  164011  164017  164021  164027  164029  164033  164039  164041  164047  164053  164057  164059  164063  164069  164071  164077  164081  164083  164087  164089  164093  164095  164097  164098  164099  164101  164102  164103  164105  164107  164111  164113  164117  164119  164123  164129  164131  164137  164141  164143  164147  164153  164159  164161  164167  164171  164173  164179  164183  164189  16419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地区有两种矿石储量丰富:①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②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若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炼铁厂应选用该地区的铁矿石是①(填序号),原因是黄铁矿中有硫元素,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写出工业上利用该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则下列各组物质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KCl、NaCl、Na2SO4B.NaCl、NaNO3、AgNO3
C.Na2CO3、NaCl、NaNO3D.NaOH、NaCl、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观察到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试管B中的红磷均无变化,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为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乙实验中,向内层试管内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处出现的现象是变红色.实验中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丙实验中,要将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磁铁矿的主要部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F物质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3)C与E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写出G溶液的一种用途制取波尔多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两瓶白色粉末,分别为Na2CO3和NaCl,请完成下列鉴别方法:
方法一: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根据颜色的变化将二者鉴别开,但无色酚酞更好,原因是变色现象明显;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通过气泡的现象将二者鉴别开;
方法三:小明认为可以利用氯化钙溶液鉴别二者,但氯化钙溶液需过量(填“过量”或“少量”),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如果取样后增加一步操作,则无需考虑氯化钙溶液的量,该操作是溶解.
反思:根据该检验和鉴别过程及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总结出检验和鉴别物质常依据的现象有:沉淀、气体,注意的问题有BC.
A.是否取样;B药品用量;C.现象是否明显;D.药品的添加顺序
实验室中用如图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或25g/100g水)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填序号)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恰好饱和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D.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质的质量分数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第一组:空气成分探究与改进

(1)课堂上老师说选择这样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已知:镁+氧气→氧化镁,氮气+镁→氮化镁(固体),不能选择镁条(如图创新实验1)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镁条既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其中的氮气反应;
如果用来测定氧气成分,夏明设计在胶头滴管(如图创新实验2)中盛放浓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吸收集气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第二组:铁生锈的探究与改进

(2)如图是课本上的铁生锈实验,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很多人进行改进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比较两个创新实验,你认为4效果更好,原因是铁丝在与氧气、水共存时,发生锈蚀,而在接触到盐溶液时会加快锈蚀(从反应原理和反应现象角度回答)
第三组:如何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3)同学们子啊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小花同学认为两者不能反应,王颖同学不同意小华的观点,请说明他的理由: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从反应的类型解释),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老师利用酚酞做了这个实验后,王颖同学知道老师为什么加入酚酞来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那么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法来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吗?
方法1: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pH的变化;
方法2: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E是单质,B、C、D是氧化物,F是盐.甲、乙属于不同类物质.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为未标明)如图所示.
(1)推断B的化学式为:CO2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反应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若C与D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7(填“<”“=”“>”)往C与D恰好完全反应的容器中加入过量的B,现象为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中有一种叫丙氨酸的,其结构式为,它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计算:
(1)丙氨酸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
(2)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17.8g丙氨酸与100g某氢氧化钠溶液正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