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265  164273  164279  164283  164289  164291  164295  164301  164303  164309  164315  164319  164321  164325  164331  164333  164339  164343  164345  164349  164351  164355  164357  164359  164360  164361  164363  164364  164365  164367  164369  164373  164375  164379  164381  164385  164391  164393  164399  164403  164405  164409  164415  164421  164423  164429  164433  164435  164441  164445  164451  16445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2)B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CO(或防止C0使人中毒;防止CO污染空气;将C0转化为没有毒性的C02等合理答案均可).
(4)一种含有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与16.8g一氧化碳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氧化铁全部被一氧化碳还原,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30.4g.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4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今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恢复,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B.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C.工厂把没有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沙漠
D.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该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时,该分子不再运动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4
C.属于氧化物D.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94.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5;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K2CO3+Ba(OH)2=BaCO3↓+2KOH.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BaCl2+K2CO3=BaCO3↓+2KCl.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BaSO4、K2CO3(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K2CO3、KOH,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Ba(OH)2、K2CO3或BaSO4、Ba(OH)2、K2CO3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不同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
(1)C的化学式Cu,A的化学式Cu(OH)2
(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有ADE.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变量不唯一.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4)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不是(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34,n的值为6;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