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435  164443  164449  164453  164459  164461  164465  164471  164473  164479  164485  164489  164491  164495  164501  164503  164509  164513  164515  164519  164521  164525  164527  164529  164530  164531  164533  164534  164535  164537  164539  164543  164545  164549  164551  164555  164561  164563  164569  164573  164575  164579  164585  164591  164593  164599  164603  164605  164611  164615  164621  16462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科从资料上获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欲验证“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小科利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一)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闭合铁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待装置冷却后,打开铁夹,观察到倒流如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20%(填“20%”、“30%”或“40%”);
④拔出瓶塞,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在瓶内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图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将氧气全部耗尽,防止氧气在镁条燃烧时造成干扰.
(2)小敏认为可利用镁带直接在集气瓶内燃烧(如图三)来验证实验结果,装置冷却,打开铁夹,当观察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远大于步骤③的数值时,可确定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写出镁跟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A(填字母序号).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骨质疏松.
(3)厨房中能用来除去刀具上的铁锈的是食醋(填“食醋”或“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我县也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鸟类或其粪便.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H7N9禽流感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帕拉米韦(C15H24N4O4)的说法正确的是D(填字母).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C、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5:28:4:4
D、组成元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高氯酸(HClO4)是已知酸中最强的酸.
(1)已知高氯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高氯酸加热到92℃以上会发生爆炸,其化学方程式为:4HClO4$\frac{\underline{\;加热\;}}{\;}$2Cl2↑+7O2↑+2H2O,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瓶中X轴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液体体积忽略不计),则下列组合中导管口可能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
A.X是氧化铜,Y是稀硫酸B.X是二氧化锰,Y是过氧化氢
C.X是氧化钙,Y是蒸馏水D.X是石灰石,Y是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示.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甲是二氧化氮,乙是一氧化氮
C.有毒气体不需要条件就可直接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工业上煅烧125t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56t氧化钙,则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frac{\underline{\;\;△\;\;}}{\;}$2Cu+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O是红色固体
          ③Cu2O+H2SO4(稀)=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Cu、Cu2O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O、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溶液呈蓝色猜想三不正确
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固体为紫红色、黑色猜想四正确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一部分碳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BCD(填字母).
A.观察颜色   B.加热固体   C.滴加稀硫酸   D.滴加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若用如图(E、F)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正确的是E(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2)B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填元素符号),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填元素符号);
(3)C实验的目的: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