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686  164694  164700  164704  164710  164712  164716  164722  164724  164730  164736  164740  164742  164746  164752  164754  164760  164764  164766  164770  164772  164776  164778  164780  164781  164782  164784  164785  164786  164788  164790  164794  164796  164800  164802  164806  164812  164814  164820  164824  164826  164830  164836  164842  164844  164850  164854  164856  164862  164866  164872  16488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为验证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緩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蕩,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換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步骤Ⅱ:…
(1)补充步骤Ⅱ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
(2)说明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后,将小药瓶、注时器1、注射器2中的所有物质依次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存在的几种情况(酚酞省略不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学完了酸碱的知识,老师安排同学们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步骤】先取10滴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待溶液变红之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恰好无色为止,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发现问题】小明同学用pH计测试自己中和后的溶液pH=5.6,则此时溶液显酸性(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于是同学们建议使用紫色石蕊溶液做指示剂,但是得到的实验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找到如下资料:
酚酞:pH>0 红色:pH<8.2 无色  8.2≤pH≤10 浅红色:
石蕊:pH<5.0 红色:pH>8.0 蓝色  5.0≤pH≤8.0  紫色:
【解决问题】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能否准确指示中和反应的终点?不能
(2)为了更科学的测试,小明又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用pH计测试逐滴加入后的pH,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滴数1234567891011
PH13.413.313.213.012.812.9612.44.51.61.41.3
(3)你判断此次实验操作是A.
A.稀盐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
(4)你认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发生在第7~8滴之间.
【反思】小明同学在用放置了一段时间的药品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一部分气体生成.解释生成的气体的原因: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用来做建筑材料以及中和酸性土壤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C、H2、CO都可以将CuO还原成Cu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
B.浓盐酸易挥发,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
C.钢铁生锈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水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液体属于水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然后再测定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分子:2NB.两个钙离子:2Ca2+
C.四个氢原子:2H2D.一个硝酸根离子: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将一定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NaOH、Ca(OH)2的溶解度
温度(℃)020406080100
NaOH的溶解度42109129174314347
Ca(OH)2的溶解度0.180.160.140.120.090.07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CaCO3  乙同学认为是: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Ca(OH)2的理由是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探究】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甲、乙同学分别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
正确
乙同学: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量固体A,加水,充分振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猜想
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气泡,能够证明含有碳酸钙,但是不能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丁同学:NaOH、Ca(OH)2,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不含有碳酸钠;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加热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降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3)欲测定实验室一瓶久置变质的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21.2g待测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加CaCl2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CaCl2+Na2CO3=2NaCl+CaCO3↓)
求待测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5%(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固体物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试完成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BaCO3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2SO4、KNO3
(3)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取滤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某同学的实验方案①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A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同学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他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有AD、AE、AF(填字母,写出所有组合).
(2)若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简述操作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A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②B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③C、D图是探究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