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730  164738  164744  164748  164754  164756  164760  164766  164768  164774  164780  164784  164786  164790  164796  164798  164804  164808  164810  164814  164816  164820  164822  164824  164825  164826  164828  164829  164830  164832  164834  164838  164840  164844  164846  164850  164856  164858  164864  164868  164870  164874  164880  164886  164888  164894  164898  164900  164906  164910  164916  16492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仪器a、b的名称是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4)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CuSO4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CuSO4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以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废水过滤去除污泥等,取废水样品100g,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Cu(OH)2为止,共用去NaOH溶液80g,过滤,得到滤液175.1g.请计算:
(1)废水中CuSO4的质量分数.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的发生,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但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却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看到试管内出现了液面升高现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压强降低.但丙同学和丁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和丁同学分别加入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实验方案,请你填写下面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
取上述实验
后的溶液
丙同学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2HCl+Na2CO3=2NaCl+H2O+CO2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丁同学滴加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CaCl2+Na2CO3=CaCO3↓+2NaCl
【拓展】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酚酞.
【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一是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营养成分糖类油脂[K]蛋白质维生素C钠[
7.6g7.8g7.4g18mg201mg18.2mg30.8mg7.1mg
①人类从食物中摄入的六大类主要营养素,上表中缺少的营养素是水
②佝偻病患者体内缺少的元素是钙.
③维生素C可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避免高温加热.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腈纶、羊毛、涤纶等.
上述3种纤维中,属于有机天然材料的是羊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1)如图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①②④(填序号).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其原因是铝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阻止铝继续被氧化.

(2)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下:
金属种类
与盐酸反应略慢无明显现象
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Cu<Mn<Mg.
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Mn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还有一些气体也能导致酸雨的产生,请再写出一种物质:二氧化氮.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成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分析下列图象,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①图Ⅰ中M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t2℃时,甲的质量分数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质量分数.
③若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固体乙的质量,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2)图Ⅱ是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的图象,其中能表示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是A(填“A”或“B”);当pH等于7时,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甲酸(HCOOH)和乙酸都是有机酸,且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
(1)若证明甲酸具有酸性,可选用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可用pH试纸来粗略测出其酸度.
(2)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甲酸脱水后会转变成一氧化碳和水.
(3)乙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8;乙酸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为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8g10%的NaOH溶液.
①计算:需要NaOH的质量为0.8g,需要水的质量为7.2g.
②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③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④溶解;
⑤装瓶;
⑥贴标签.
(2)计算当滴入4g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
(3)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图中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3)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现要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再加入少量水,烧杯中有晶体析出,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