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757  164765  164771  164775  164781  164783  164787  164793  164795  164801  164807  164811  164813  164817  164823  164825  164831  164835  164837  164841  164843  164847  164849  164851  164852  164853  164855  164856  164857  164859  164861  164865  164867  164871  164873  164877  164883  164885  164891  164895  164897  164901  164907  164913  164915  164921  164925  164927  164933  164937  164943  16495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求:(CaCl2+Na2CO3=CaCO3+2NaCl)
(1)共生成沉淀质量是10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总质量是200g.
(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成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实验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实验3: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溶液酸性减弱,t1时溶液呈中性.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增大,当t1时pH=7.
(3)通过实验测得:酸和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该实验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填写物质序号).
(3)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D.
A.C>A=B       B.A=B>C       C.A>B>C      D.B>A>C
(5)C中混有少量A,提纯C的操作步骤有: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计算1克CH4完全燃烧产生的CO2质量m=2.75g.
(3)与煤相比,使用天然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请从下表中分析这种说法的理由是相同质量的甲烷和碳完全燃烧,甲烷放出的热量多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CO2质量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m56KJ
C3.67g3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确定四瓶标签脱落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随意编号为A、B、C、D后,进行以下探究:
某同学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将这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了,实验现象为:
(1)取样,将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装有A、B、C、D四种溶液的试管中,A变蓝      B不变,C、D变红;
(2)再取C、D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将A分别滴入其中,C中无明显现象,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溶质为MgSO4的溶液是D(填字母代号).
(3)若将C溶液分别滴加到A、B、D溶液中,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制取少量CO2时,制取装置最好选用C (填字母,下同),如果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分数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Fe S)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H2S气体.在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制取H2S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填字母),如果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1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由两个原子构成.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所写方程式与前一空反应类型一致且正确即可).
(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该图中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A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B物质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大,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在减小(合理即可).
②当A中混有少量B可用冷却热饱和(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③在t1℃时,将25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生活中处处是化学.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物,碘酒中的溶质是I2 (写化学式).
(2)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 的功能.
(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请用所给C、H、O、Ca四种元素组成相关物质补全表格:
化学式物质分类一种化学性质一种用途
例如:CaCO3能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Ca(OH)2能与酸反应(2)改良酸性土壤
(3)CaO(4)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用作食品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A(填字母序号).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佝偻病).
(3)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尿素由4种元素组成,属于氮肥(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7: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