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786  164794  164800  164804  164810  164812  164816  164822  164824  164830  164836  164840  164842  164846  164852  164854  164860  164864  164866  164870  164872  164876  164878  164880  164881  164882  164884  164885  164886  164888  164890  164894  164896  164900  164902  164906  164912  164914  164920  164924  164926  164930  164936  164942  164944  164950  164954  164956  164962  164966  164972  16498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B.稀有气体有不同的颜色,可制成霓虹灯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氧气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B.面粉C.酒精D.植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家用煤炉中燃煤发生的反应与炼铁高炉内的反应有相似之处.

(1)炼铁高炉中与煤炉中层发生的反应相同的区域是B区(对照图中A、B、C三个区选填).
(2)写出高炉内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3O4)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双休日,雨过天晴,小明的爸爸妈妈决定带他去野炊.在野炊的过程之中,小明学到了很多跟化学有关的生活常识.
(1)野炊前,妈妈事先将餐具准备好.以下餐具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是C(填字母序号);
A.木筷    B.瓷碗    C.塑料盘
(2)爸爸用大石块将野炊锅架空到合适的高度,使“灶”中柴草燃烧更旺,其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雨后的郊外比较泥泞,一家人回来后对自行车进行清洗后是如何防锈的?A.(填字母序号)
A.立即晾晒干  B.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C.涂油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1),则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溶液、酚酞、稀盐酸
②向浓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pH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D(如图2)(填写字母标号).
(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通过连接图3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①制取氢气装置导气管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b(填写字母).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试管,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发生变化,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测定KC1化肥中K2CO3的含量,取5g混合物和11.1%的CaCl2溶液做如图实验:
试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CaCl2═CaCO3↓+2KCl;
(2)写出求生成KCl质量(X)的比例式$\frac{100}{1g}$=$\frac{149}{X}$;
(3)该KCl化肥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27.6%;
(4)过滤后,最终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探究CO2能否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合作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吗?
【探究活动1】小明同学取充满CO2的塑料矿泉水瓶做如图实验:

小明认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评价不正确,可能二氧化碳溶于水;
【探究活动2】若上述实验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没有生成NaHCO3,变瘪的瓶中溶液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2CO3和NaOH
为证明瓶中的溶液含有Na2CO3和NaOH,同学们设计了自己的方案.
小霞:向瓶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看到不在出现气泡现象后,再加酚酞,看到溶液变红,说明瓶中溶液溶质是Na2CO3和NaOH
小刚:向瓶中滴加石灰水,看到不在出现白色沉淀现象后,将瓶中混合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再加酚酞,看到溶液变红,说明瓶中溶液溶质是Na2CO3和NaOH
【反思交流】小丽认为,上述两名同学实验均不科学,她认为应向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台上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火柴及图1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是(填序号)③⑤⑥⑦,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满,可将燃着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口处,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2)补充一种棉花团用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请你将没有绘制完的制取氧气装置图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