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826  164834  164840  164844  164850  164852  164856  164862  164864  164870  164876  164880  164882  164886  164892  164894  164900  164904  164906  164910  164912  164916  164918  164920  164921  164922  164924  164925  164926  164928  164930  164934  164936  164940  164942  164946  164952  164954  164960  164964  164966  164970  164976  164982  164984  164990  164994  164996  165002  165006  165012  16502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
A.分离或制取物质与原理的对应关系
①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等-物质沸点不同
②可利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因之一-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B.燃烧事实与促进燃烧方法的对应关系
①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吹入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
C.化学概念与逻辑关系的对应
①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交叉关系
②单质与化合物-并列关系
D.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
②稀有气体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于制造霓虹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实验证明点燃的镁条在CO2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碳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器灭火
B.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D.不是一切物质的燃烧都要在空气或氧气中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frac{\underline{\;点燃\;}}{\;}$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B.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X的化学式为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B.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D.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B.氮气、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C.干冰、氧化镁、食盐水D.活性炭、乙炔、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观察图中的有关操作和实验现象,判断集气瓶中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间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做法的是(  )
A.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B.教科书循环使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新技术
D.尽量乘公交车或自行车出行,少开私家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体或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B.煤的气化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得氧气D.干冰制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要除去Ca(NO32溶液中的少量NaCl,设计甲、乙两个方案,实验流程如图:
 
综合分析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甲方案不合理,原因是会引入NaNO3杂质;
(2)乙方案中得到Ca(NO32溶液和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CO2↑+H2O;
(3)实验结束后,将两个方案中产生的A、B两溶液混合,若形成的溶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乙方案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X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