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893  164901  164907  164911  164917  164919  164923  164929  164931  164937  164943  164947  164949  164953  164959  164961  164967  164971  164973  164977  164979  164983  164985  164987  164988  164989  164991  164992  164993  164995  164997  165001  165003  165007  165009  165013  165019  165021  165027  165031  165033  165037  165043  165049  165051  165057  165061  165063  165069  165073  165079  16508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D;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D;
(3)表示离子的是AD,其离子符号为O2-、Mg2+
(4)某元素R形成碱的化学式为R(OH)3,则R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常见制取氧气的方法有: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写出图1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 ③集气瓶.
(2)用图1中的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填a、b或c)b.
(3)利用装置A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5)图2依次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6)若用图3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填“a”或“b”)端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主要过程:

(1)装置甲中发生的反应为:HCOOH ( 甲酸 )$\frac{\underline{\;浓硫酸\;}}{加热}$ CO↑+H2O.
(2)请按合适的顺序连接好以下装置:甲→丙→丁→乙.
(3)丙装置中碱石灰(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物)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
(4)丁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5)为了探究影响反应产物的外界因素,在Fe2O3与CO反应部位,该小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进行了两次实验,结果如下:
加热方式通CO加热时间/min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时间/min
产物颜色产物能否全部
被磁铁吸引
酒精灯305黑色
酒精喷灯301黑色
①甲同学猜想黑色产物中可能含有碳单质.乙同学排除了该可能,他提出的两种理由是:碳单质不会被磁铁吸引、CO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不可能生成碳单质.
②丙同学查找资料发现,Fe3O4也能被磁铁吸引,对黑色产物成分提出以下三种假
设:i.全部为铁;ii.全部为四氧化三铁;iii.四氧化三铁和铁的混合物.
③通过进一步定量实验,黑色产物所含元素组成和质量分数如下:
样品序号加热方式元素组成和质量分数
产物样品Ⅰ酒精灯w(Fe)=74.4%、w(O)=25.6%
产物样品Ⅱ酒精喷灯w(Fe)=100%
样品Ⅰ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为w(Fe3O4)=92.8%、w(Fe)=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仪器装置】(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C或D.
【问题探究】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对药品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实验反思】(1)在清洗试管中的反应残留物时,有的同学发现水溶液出现紫红色,有的发现水溶液呈墨绿色(锰酸钾溶于水所致),且同时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你对水溶液出现紫红色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未分解的高锰酸钾溶于水.
为了分离、回收反应残留物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需对混合物溶液进行过滤.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如图)中,正确的是甲(填“甲”或“乙”).

甲.A→B→C       乙.A→B→D
(2)有同学发现,不慎将高锰酸钾粘到了手上,会留下一时洗不掉的褐色斑痕.老师说,这是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对皮肤腐蚀所致.针对这个案例,在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避免药品与皮肤直接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其生产的产品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红色.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氯化氨在农业上可作氮肥,但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原因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水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Mg+2H2O=X+H2↑.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将镁和铁的混合物分离的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分离.
(3)已知X是一种碱,则X的化学式是Mg(OH)2
(4)取“即热饭盒”中镁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过滤,则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滤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Mg2+、SO42-(写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
D.反应④中,变化的离子是H+和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现有四种固体,分别是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不用其他试剂(水除外)能将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  )
A.硫酸铜、氯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B.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镁、氯化钠
C.硫酸铜、氯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镁、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
B.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NaCl;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这二者的化学式中Na元素的右下角不会有2;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是Na2CO3;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反思】
(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