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111  165119  165125  165129  165135  165137  165141  165147  165149  165155  165161  165165  165167  165171  165177  165179  165185  165189  165191  165195  165197  165201  165203  165205  165206  165207  165209  165210  165211  165213  165215  165219  165221  165225  165227  165231  165237  165239  165245  165249  165251  165255  165261  165267  165269  165275  165279  165281  165287  165291  165297  16530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中含有16个碳原子
B.阿莫西林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C.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9:3
D.阿莫西林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同学描述的有关实验现象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点燃棉制品时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将CO通入到灼热的氧化铜中,发现红色粉末立即变成黑色
D.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面是某同学对化学符号中数字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stackrel{+2}{Mg}$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O2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开放日,小佳取50g硫酸溶液与50g氯化钡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溶液95.34g,求小佳所用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的危害,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性亚硫酸(H2SO3).
已知: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硝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1)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
(2)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
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Na2SO3+2HCl═2NaCl+H2O+SO2
(4)小明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
量的NaOH,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的中盐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盐的成份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只有Na2SO3
猜想2:只有Na2SO4
猜想3:既有Na2SO4,也有Na2S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1各取2m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中多余空

2
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随即滴入几滴红色品红溶液有气泡产生,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Na2SO3

3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体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Na2SO4,则猜想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1)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水和维生素.
(2)天然气或沼气已经在城乡普遍入户,为了及时发现泄露,可在厨房墙壁的上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3)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C(填字母序号).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农田中大量燃烧农作物桔杆
(4)水是生命之源,但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    甲烷   乙醇      葡萄糖
B.复合肥料  尿素   硝酸钾    磷酸二氢铵
C.合成材料  合金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D.混合物    煤   石油    冰水共存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同学在厨房进行的活动,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B.将土豆切成丝状
C.切过水果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氢氧化钙和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有水生成.
(2)探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OH)2和CaCl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可能是可能是CaCl2、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溶液无色(或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若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用下列物质中的C(填序号)不能说明猜想三正确.
A.紫色石蕊         B.氢氧化铜         C.硝酸银         D.锌
【反思与拓展】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②若猜想三正确,要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