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281  165289  165295  165299  165305  165307  165311  165317  165319  165325  165331  165335  165337  165341  165347  165349  165355  165359  165361  165365  165367  165371  165373  165375  165376  165377  165379  165380  165381  165383  165385  165389  165391  165395  165397  165401  165407  165409  165415  165419  165421  165425  165431  165437  165439  165445  165449  165451  165457  165461  165467  16547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试剂变红.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4)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5)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过浓的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褪色.
方案二: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溶液变红,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浓盐酸挥发B.活性炭作虑毒剂
C.蒸汽锅炉受热过度爆炸D.节日燃放烟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Na+ ②CuSO4  ③N60 ④CO32-.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②(填序号,下同),其中能表示分子的是③,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氢氧化镁可治疗胃酸过多 Mg(OH)2+2HCl=MgCl2+2H2O(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反应可生成C、D(A、B、C、D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E.

A.该反应中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是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SO42-取样溶解,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
C除去混在氨气中的水蒸气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用硫酸铜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现在2.0g硫酸铜中加入34.0g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液体的总质量为35.2g.试计算:
(1)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地盐碱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不考虑其他成分),那里的人们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化学小组同学对该地产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夏季产品中是否含有Na2CO3
【进行试验】同学们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得到待测液,进行了以下试验:
小李同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
小王同学也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也证明样品中含有Na2CO3
【得出结论】该产品的成分是NaCl和Na2CO3
【反思评价】小张同学认为,若要确定该产品中含有NaCl,还需要进行以下试验:

(1)得到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AgNO3+NaCl═AgCl↓+NaNO3;.
(2)你对该实验的评价是不正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足以说明原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铜锈A[Cu2(OH)2CO3]在加热条件下得到B、C、D三种氧化物,如图所示.将固体B溶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溶液E,将气体C通入D中得到溶液F.请回答下列问题:
(1)B→E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2)气体C通入D中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溶液F中含有的分子有H2O、CO2、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可以用微观方法揭示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变化的本质.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2)图一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间隔变大.图二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微观实质是水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
(3)图一和图二变化的微观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的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1为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时,将30g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20g.图2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
(2)图2中甲物质继续溶解可以采取降(填“升”或“降”)温的方法;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填“>”“<”或“=”)乙.
(3)若从甲、乙的混合物中提纯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生活离不开化学,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
(1)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生活,它们属于合成材料.
铝锂合金是一种新型超轻结构材料,性能优良,是重要的航天材料,推测铝锂合金的另一条性质:耐腐蚀.
(2)能源:现阶段汽车主要是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它是石油化工产品.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新能源汽车可净化空气,改变能源结构,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等优势.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车,这种汽车的能源是氢气.
(3)环境: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天空更蓝,我省取缔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这里取缔“高排放”企业主要是为了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也是有利的,例如用于灭火.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写出日常生活中你的一条做法:少开私家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