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667  165675  165681  165685  165691  165693  165697  165703  165705  165711  165717  165721  165723  165727  165733  165735  165741  165745  165747  165751  165753  165757  165759  165761  165762  165763  165765  165766  165767  165769  165771  165775  165777  165781  165783  165787  165793  165795  165801  165805  165807  165811  165817  165823  165825  165831  165835  165837  165843  165847  165853  16586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写出下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①O:氧元素、1个氧原子     
②2N:2个氮原子
③Mg2+:1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已知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该离子是阳离子(填:阴或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5%双氧水、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
【比较研究】请填写下表.
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固体加热排水集气法O2不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常温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b、d、g、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式达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下列是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B.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C.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三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式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反应过程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物的是B;能够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和量的装置是C.
【反思小结】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和该气体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甲中有气泡冒出,乙中无气泡(或气泡少),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ABCD
试剂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
电流强度/mA约为00.090.090.09
查阅资料:
I.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填化学符号).
②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相等(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10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 NaCl溶液和10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因碳酸钠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小明和小华利用碳酸钠、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三种试剂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1)小明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实质
①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呢?小明认为是因为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H+,而Na+、Cl-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小明得出Na+、Cl-并没有参加反应的理由是: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小明准备用画图的方法:在下图的圈圈中填入适当的分子或离子符号,来体现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请你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中,与小明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小华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质
①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
②为确定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华先将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然后对滤液的成分提出了下列四个假设:
甲: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乙: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丙: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请指出哪种假设不合理,并说明理由: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③接着,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
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若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钠过量
若无明显现象恰好反应
老师认为小华的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  水恰好完全反应,老师的评判理由是:若氢氧化钙过量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阅读实验报告单,并补充完整.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请用化学方法鉴定一瓶无色透明的试剂是蒸馏水还是硝酸银溶液
实验仪器:滴管、试管
你的猜测:你的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这瓶试剂可能是
硝酸银
在试管中加入无色透明的试剂,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无色透明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或没有明显的现象,则证明无色透明的试剂是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通过两个多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③水槽.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填编号A、B…,下同);可选用的氧气收集装置是E.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如果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改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需要收集30mL的氧气做实验,则最好选择F装置.若需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最好选择C装置.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收集到氧气已满.
(4)现要得到2mol氧气,理论上需要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请写出计算过程)
(5)兴趣小组从网上查到如下信息: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于是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选用B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又选用C装置收集,并正(填“正”或“倒”)放在桌上准备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图(A)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B)是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B反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两试管分别生成气体a和b,其中a是H2(填化学式).
(3)结合图(B),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中甲图获得核能的途径:重核裂变.在日本大地震中遭到破坏的福岛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和甲(选甲、乙)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