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800  165808  165814  165818  165824  165826  165830  165836  165838  165844  165850  165854  165856  165860  165866  165868  165874  165878  165880  165884  165886  165890  165892  165894  165895  165896  165898  165899  165900  165902  165904  165908  165910  165914  165916  165920  165926  165928  165934  165938  165940  165944  165950  165956  165958  165964  165968  165970  165976  165980  165986  16599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上一个单位正电荷
C.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是只含金属的混合物B.合金是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D.合金熔点比纯金属熔点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
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II.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2)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中发生反应:
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或过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溶液已经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
(5)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仪器①的作用是加速热量的扩散,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
(2)若医院还用B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b(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3)C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大后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4)小聪认为C实验设计存在缺点,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他的改进方法是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对比两个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制得氧气的体积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你觉得他们应该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
(2)为了达到粗略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的实验目的,你认为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bedh(用a、b、c、…等表示);
(3)他们用F装置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去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小伙伴们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生石灰放入烧杯中,然后倒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CaO+H2O=Ca(OH)2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阅资料】NaOH、Ca(OH)2的溶解度
温度(℃)020406080100
NaOH溶解度(g)42109129174314347
Ca(OH)2溶解度(g)0.180.160.140.120.090.07
【猜想与假设Ⅰ】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呢?
小王的猜想:CaCO3;小雨的猜想:CaCO3和Ca(OH)2
(2)小雨同学认为固体A中含有Ca(OH)2的理由是Ca(OH)2微溶于水,其中没溶于水的Ca(OH)2留在了固体A中.
【实验与探究】小王和小雨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小王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小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反思与评价】小伙伴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可以证实小雨(填“小王”或“小雨”)同学的猜想正确.
【猜想与假设Ⅱ】溶液B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小马的猜想:NaOH和Na2CO3;小东的猜想:NaOH和Ca(OH)2;小龙的猜想: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实验,小伙伴们认为小东同学猜想正确.
②小伙伴们为了获得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溶液B加热浓缩,可是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
③小伙伴们立即改变方案,先向B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过滤,再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经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后,即获得了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拓展与延伸】
①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易发生变质,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②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同学们对其成分进行了研究,称取样品6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2.2g,计算该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上述数据不能测定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除了NaOH和Na2CO3外,还有H2O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时下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C6H8N2,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
(1)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列式计算) 
(2)对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
(3)多少克的对苯二胺中含有15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C
A.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氧原子的半径和质量大小的数量级是(  )
A.10-10米;10-27千克B.10-8米;10-26千克
C.10-10米;10-26千克D.10-8米;10-27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所残留的物质可以用稀盐酸除掉的是(  )
①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附在试管壁上的白色物质;
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红褐色物质
③稀硫酸溶液滴入盛有硝酸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
④碳酸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