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819  165827  165833  165837  165843  165845  165849  165855  165857  165863  165869  165873  165875  165879  165885  165887  165893  165897  165899  165903  165905  165909  165911  165913  165914  165915  165917  165918  165919  165921  165923  165927  165929  165933  165935  165939  165945  165947  165953  165957  165959  165963  165969  165975  165977  165983  165987  165989  165995  165999  166005  16601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元素个数保持不变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等D.该图可示意H2与O2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为去除皮蛋的涩味,食用时加入一定量的醋
B.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
C.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2年3月8日下午,随着18号盾构机安全平稳地进洞,杭州地铁1号线最后一段区间隧道--翁梅站~余杭高铁站区间左线顺利贯通,这标志着浙江省首条地铁线路全线洞通.地铁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地下交通工具,动力为电力,开动时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当它开动时,跟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它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
(1)因此接触点上材料应该选用较为合适的是B
A.金刚石      B.石墨       C.铝       D.铜
(2)地铁的铁轨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C
A.氧化物      B.单质     C.混合物   D.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实验一、甲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I)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1220
实验二、乙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使40毫升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滴数
1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15
2强烈阳光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22
360摄氏度水浴加热l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21
(1)根据实验一,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2)根据实验二,你认为他们探究了温度、光照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根据实验一、二的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新鲜蔬菜水果应尽早食用;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低温、避光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至少写出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请填写柠檬酸的化学式.
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2)小明想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  200mL50℃b(待记录)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a为活塞,b为支管口.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可看到下面的试纸先变红,上面的试纸后边红.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的火焰熄灭.
③综合分析①和②现象,能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溶液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中锌粒表面有气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溶液A挥发出来的物质遇水形成酸,锌粒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催化剂.(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C、O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芳和小燕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芳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甲,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因此小芳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小燕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乙所示,在燃烧着的蜡烛焰心上插一个导管,另一端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C.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D.导管的--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为了测试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小芳和小燕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先分别称量
  蜡烛装置Ⅱ装置 III
反应前的质量/g25.4182.0212.2
反应后的质量/g24,0183.8216.6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质量,按图连接好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质量,实验数据如上表.
A.该实验中测得蜡烛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1.8克;
B.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4)从上表分析: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有氧气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通过常见盐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Na2CO3和NaHCO3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甲同学为了探究它们的水溶液都显碱性,用两只干净的试管各取两种溶液少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
(2)乙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它们和酸反应的情况.实验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气球内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瓶中,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①②均胀大,且②比①胀大的速度快.此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还可能观察到气球变瘪.乙同学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①探究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的气体产物.
②探究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的速率.
装置A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以上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3)丙同学为了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第②个实验目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滴管的胶头,观察到两装置中导管内的液面均上升,装置A中导管内液面上升的速度比装置B的慢.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两胶头滴管大小要完全相同以外,滴管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都要相等.
③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显示液体上升的速率,从而判断碳酸氢钠、碳酸钠和酸反应的速率.
④两位同学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按要求完成化学方程式:
(1)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Ba(NO32+K2SO4=BaCO3↓+2KNO3
(2)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Mg(OH)2+2HCl═MgCl2+2H2O.(写一个即可)厨房中的食醋,也可除水垢,这主要是利用食醋中含有的乙酸(CH3COOH)具有酸性,CH3COOH可用HAc表示,如:与氢氧化镁的反应可表示为2HAc+Mg(OH)2═Mg(Ac)2+2H2O.则醋酸与水垢中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Ac+CaCO3═Ca(Ac)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